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廖芯欣
[导读]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也不断地更新
        廖芯欣
        重庆市丰都县融智学校 重庆市 丰都县 408200
        摘要: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也不断地更新,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脱离生活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通过这种加强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地理;初中

将初中地理的教学生活化,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密切关注自身的生活体验,从而打造高效率初中地理教学课堂,给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加有新意,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在学习中“当家做主”的感觉。
一、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作为生活主体去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可以更好的生活,获得有活力的地理知识点使得学生的情操能够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通过传统的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致命弱点”,那就是相对比教书育人,教师更加倾向于教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的培养。[1]陶行知先生曾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有这样的评价,“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其实这种传统教学的实施长此以往是一种摧残人才的教学行为,而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的教学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从而让学生远离了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从书中走出来,转而走进实际生活关注社会,这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在教学中以生活为中心,开阔学生和教师的“眼界”,最终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知识,以及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这种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初中地理课堂上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具体,最终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可以在走出学校之后可以更好地融合家庭、社区,去观察、感受和分辨,吸取有意的思想和地理知识。


二、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实际情况,不断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生活案例,让地理教学和生活教育相结合,在生活案例中一定要用学生喜欢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在《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的学习中,这节课需要学生明白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和如何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地理区域着手开展,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内容,从地理教材中阅读材料和图片,然后让学生尝试去找出其中蕴含的有效信息以及培养学生的解读信息能力,这种让学生在教学前带着问题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体验”课文内容。
2、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加强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教学中也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理念中“传道受业解惑”的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学生需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中,让学生知道北方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人口这些基本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进行学习了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表自主分析整理,最终让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和人文旅游资源,并且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特征和森林资源的分布相比较,以及了解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分析北方和南方的区别,因地制宜发展的生产成就、问题以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因素的影响。[2]
3、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后做好拓展延伸工作,我们的教学不要一味地教授学生地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矿产以及工业城市的位置,然后在自主性学习中学习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从而不断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人们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师让学生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和边疆的教育。
三、总结
        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自然相容,利用生活世界带给学生的体验和理解,使得学生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学习影响学生的课上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后一直推崇的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实践经验活动,教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断地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连接,最终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乐趣。[3]


参考文献:
[1]走进生活 贴近生活 联系生活——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季翠茹.教育界.2020(16)
[2]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微[J].陈绮贞.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4)
[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刘兰.科普童话.2019(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