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庙鹅岭小学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发展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让学生获得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审美情趣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审美能力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现实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也不能掌握或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提升对美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的基本简述
审美能力也被称为艺术鉴赏力,是通过人凭借自身的生活体验、综合修养和艺术素质对需要审美的对象进行赏析,从而获得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后天的生活经验不足,智力水平处于开发中,所以其审美能力也相应地需要培养、开发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承担起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通过美术教学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
二、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
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是审美能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学习美术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与其他文化学科不同,具有更高的趣味性,经过美术教学的熏陶,可以有效发展审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最后,美术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小学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可以从优化审美能力的培养观念、组织学生赏析与评价作品和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优化审美能力的培养观念
观念决定方式,优化老师的审美能力教学与培养观念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与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相契合,教学内容要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小学生对动画形式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该特点,通过动画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为学生找出一些内容精良、人物塑造丰满、动画风格优美的动画片,可以是中国的传统动画,也可以是国际上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美,再通过临摹动画人物、动画风景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学生的审美能力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积极改变培养理念,使培养理念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作用。
(二)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
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是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同时相对于抽象的事物,具象的事物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阶段特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抽象的美术作品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都不高,而对于一些具体形象的作品,如造型艺术作品等具有很高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小学美术教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角度出发,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造型艺术作品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一些具象的美术素材,如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图案等既能够带给小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欣赏美的意识,这些也是组织小学美术课堂的重要素材基础。另外,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观存在,如蓝天、花草、鸟虫、山水等都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十分相符。在教学具体应用方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这些自然界中的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引导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自然实际中感受美、发现美。
(三)组织学生赏析与评价作品
赏析与评价作品是一种有效提升审美能力的方法,审美作品可以选择来自名家之手,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赏析对方的作品。世界上和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名画,其中不乏学生能够理解的作品,比如张仃的《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我国的神话传说故事,有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动画片,小学生大都接触过哪吒相关的作品,张仃先生的《哪吒闹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作画手法和色彩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视野的广度和宽度,促进学生的审美水平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赏析对方的作品,同龄人中优秀的作品对于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还要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美的认知。例如写生活动,教师可以在校园中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景或角落,让学生描绘校园中的景象;还可以开展社会绘画活动,让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绘画比赛;美术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开展“自画像”的美术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自画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审美能力培养的素材
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小学生展示相关素材和作品,这样才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审美王国”。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病毒仍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带领着学生去美术馆、去展览馆,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视频,将其展现给学生。或者是现在很多美术馆、博物馆等都开通了网上浏览平台,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手段带领着学生走进虚拟美术馆、博物馆,在有声有色的环境下增强小学生的审美感受,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强化,让学生发展成为品格健全、具有较高审美水平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海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2]李红彤.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6):110-111.
[3]周娟.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