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的社会化生存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韦珍雅
[导读] 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授业者”,教师的职业道德
        韦珍雅
        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授业者”,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心理素质都是影响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处于“副科”地位的尴尬局面,导致学科本身未受到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生存受到一定的阻碍,往往培养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但音乐教师的职业生存却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学校        的重视程度、学科地位的影响、家长的关注度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影响音乐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实践落实的原因。为此,笔者针对这一系列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与总结、归纳,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生存现状是怎样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怎样克服目前的职业“危机”,困境从哪些方面可以打破等等,希望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的发展与规划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拙见。


关键词:音乐教师,职业,社会化,生存

课题来源: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民族教育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地域文化的广西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ZJY076


前言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主要依靠两大角色顺利实施及音乐教师与学生,音乐教师是“授业者”,学生是“得道者”,一直以来“得道者”往往受到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关注,而音乐老师作为“授业者”长期以来却缺乏关注,中小学音乐老师作为职业群体之一,生存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而这不仅仅是建立在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基础上,而是音乐教师本身自内而外的心理健康等问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生存现状问题。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长期以来“音乐课”虽然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学科,但相比之下,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仍处于副科,因此音乐老师的职业生存也受到一定的威胁。眼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主要面临的生存问题包含三个方面:
一、因其音乐学科在目前的大趋势下所处的“副科”地位,长期以来在各类学科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各类考试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是“主科”为本的原则,从而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生存地位也不停的受到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小众群体”,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音乐这门学科又长期不被纳入到考试科目中,音乐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缺乏“舞台”。
二、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成本本身很大,因其音乐教师本身在入职前多半会有长期的乐器表演或是声乐表演的能力培养,就这项技能本身而言,长期以来的精力、时间、金钱成本是不言而喻的,但往往学校也会出现按因缺乏某一学科老师,音乐老师担任另一学科的教学,因而会出现以音乐学科所入职,但在实际教学中确担任语数外等教学内容。
三、高校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也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中小学老师在入职前更多的能力培养源于高等师范教育阶段,高等师范教育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否明确,甚至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实践是否能够落实都是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职业化生存的影响因素,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职后的职业发展可行性都是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生存的因素。
二、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化生存的因素。
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以及组织者,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和职业心理发展是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这两者兼具的基础上,音乐教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音乐教学目标,确保音乐教学课堂实践的实效性。
1.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生存的心理特征探究。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所要面对的是不同性格、爱好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参差不一的教学对象,更多的是要调整一种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再调控自身情绪的基础上发挥内驱动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可的兴趣与爱好,耐心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即“美育”。面对教学内容音乐教师不仅仅是熟练与掌握教学而且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信与完善的完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在音乐教学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多与其他优秀的音乐教师交流,积极参与职能培训,巩固课堂教学自信心。
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心理。音乐教师要避免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真正的学到“音乐”,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与美。随着科技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音乐教育也伴随着现代化的特征表现在课堂上,多样的教学媒介,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为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空间性。
2.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课堂就是他们的主场,是否能够将一节音乐课上好是检验音乐老师专业合格的基础,而影响音乐教师把控音乐课堂的关键因素主要收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语态语势的运用。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用普通话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音色等。语气语调:在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师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师生之间总有一种距离感,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上课时应该语气语调平和、平缓,流露出真诚、平等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语速节奏:教师讲课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太快容易使学生听不清,难以消化,太慢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同时,教师应该掌握好讲话的节奏,让节奏适中,使学生听着舒服;音色: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但对于个体而言,音色是可以改变的。在不同场合,人的音色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人唱歌的音色与说话的音色通过练习可以不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音色,让自己的声音更加动听,让学生在美好音色的感染下更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神态是一个人的神情态度,其与人的思想和情感相关联。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自己的神态,让 学生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一名好的“演员”,其“演技”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教师聆听音乐感受到其中的情绪和情感时,可以表现出相应的神态,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神态来更好地理解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另外,教师与学生互动时也应该积极运用自己的神态,如学生问题回答得好,就可以表现出喜悦的神态,如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学,就可以适当表现出无奈、伤心的神态。
(2)教学动作与手势的运用
动作主要包括身势、走势、手势等。1.身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站姿和坐姿。教师的身势不可太随意,男教师在站立时要体现出稳定感,挺拔而沉稳,而女教师要有秀美感,端庄优雅。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在站立时都应该体现出精气神,不要有疲劳感、颓废感。2.走势即行姿,教师在教室内走动时速度要平稳,身体要挺直,不要忽快忽慢,不要走八字步或用脚拖地,也不要摆大臂、跨大步,要精神而自然。3.手势,就是手的动作。教师讲课时的手势动作主要有抬手,手心向上,表示号召、强调等;平手,手心侧平伸出,表示邀请、欢迎、赞美等;举手,五指朝天,表示同意、肯定等;挥手,手心向外,五指朝上,表示冷静、号召等;推手,手心向外,从内向外推出,表示拒绝、排斥等;压手,手心向下,从高往低压,表示平静、放慢速度、释放情绪等。各种动作都是长期练习的结果,通过不断练习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状态。
(2)课堂时间与情绪的把控。
音乐教师的课堂控制技巧主要包括对时间、情绪和学生的控制。时间控制:教师上课时要有时间观念,将时间细化到每个环节,避免因为意外情况而失去对时间的控制。比如,教师准备在课堂上穿插一个游戏,就要事先评估游戏的难易程度,不能因游戏太难而让学生花掉大量时间,以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情绪控制:一是教学内的情绪。对于音乐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情绪,教师要努力表现出来。二是教学内容之外的情绪。比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捣乱,使教师产生了愤怒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控制情绪,不能让自己情绪失控。对学生的控制:课堂上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控。教师要具备掌控整个课堂的能力,不能偏离教学主题,要多关注、多交流、多走动,多与学生进行语言、神态方面的交流等。
三、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生存化的可行性建议。
1.建设完整的教师进修网络,把职前、职后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音乐教师职业化发展。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技巧与能力多数是在入职后的工作中累积而成的,或者是通过再次学习获得的,如今在互联网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建设多元、完善的教师进修渠道与展示才能的平台,是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比如,在德国,教师教育是要经历三个步骤:即“入职后的继续进修”,这是作为音乐教师的义务。进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继续学习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更新音乐教育科学知识以及增进对当前社会新问题的认识,全国也形成了教师进修的完善网络。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各国优秀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各类音乐教育协会、 大学专业教育机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联手建立教师进修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中小学音乐教师能拥有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与需要选择何时何地进修何科目的权利,设身处地的结合自身情况完善自己的授课能力与经验。
2.音乐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法使用是及其重要的“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应具有基层教育实际工作经验,或直接邀请资深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走进大学 课堂执教该科目。很多从事“音乐教学法”的大学教师, 甚至一些“音乐教学法”教材的编写者,自身其实并没 有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纯粹的理论认识与实 际的教学工作难免脱节,前者更容易理想化,结果导致 学生实习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反馈最多的可能是“老师, 您教的那些方法好像根本没机会用,所教学生根本不配 合”之类的“尴尬”。如果我们任教该科目的教师自身 有过真正的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经验,将更能有的放矢地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教好这门课。
3.教育或是学校在高等教育阶段配合师生音乐会,向用人单位展示办学成果,并不定期派出师生到中小学校进行演出、讲座或校园推广。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三方面:第一,加强向学生招生的吸引力与兴趣;第二,展示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其毕业就业做出基础准备。第三,积极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真实需求从而推动培养目标与办学的方向。高等教育还可对毕业生追踪调查建立数据库,了 解各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情况,譬如可以通过问卷了解或是电话咨询对大学期间学习的评价以及对母校的期许。通过院、系两级分别实施的,学院有专人进行大型不记名的调查分析,音乐学院(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网络进行登记,这样不仅提高落实程度,而且能保证学院所有课程均参与的毕业生问卷调查中。

结语
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微众的职业群体,它的职业发展从社会层面考虑,不仅受到教育制度保障的影响,还有来源于音乐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学校文化建设重视的影响。于音乐教育而言,音乐“副科”的地位也在突破,眼下音乐学科开始纳入中高考,在无形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大大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舞台”也必然会扩大,都为今后音乐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育权威是影响音乐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音乐教育者、教育制度、家长的重视程度乃至社会都需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发展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建立教师职业自信,破解社会生存困境——《关注学校音乐教师的社会化生存》续篇[J].中国音乐教育,2018(06):23—26.
[2]欧璐莎.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以音乐专业实习教师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2—06—01.
[3]赵军营.影响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05—01.
[4]郭彪 胡玲玲 徐晓雯.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音乐,2021(03):151—157.
[5]郭琛.中学音乐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2020—05—01.
[6]杨田静 尹爱青.扮演与真实: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心路历程探析[J].种中国教育学刊,2019(12):89—90.
[7]韩玉荣 孙丽 况小玲 刘鸿博 冯仁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音乐教师素质评价研究[J].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2018(03):806—809.
[8]钮小静.“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优化[J].艺术研究,2016(11):124—125.
[9]王钧.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师素养培育——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为背景[J].安顺学院学报,2016(08):68—70.
[10]许君君.中小学音乐教师动态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06—05.
韦珍雅,女,壮族,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音乐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