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中职专业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进行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发展更加的方便,社会也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核心素养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在中职教育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职院校中开设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期待能够推进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事业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已最早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学会做事、 学会认知。而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一词由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于2003年在《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强调人们适应新时代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或素养,推动了核心素养走进教育实践。2014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就是说我国对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引进始于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2016年9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教学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专业教师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进行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同时,课堂教学缺乏企业运作案例,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无法与企业的需求无缝对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企业调研结果也可以印证这点,特别是行业标杆企业,如中国电信,中职毕业生在毕业后均无法直接从事一线相关工作。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特别是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需要企业花费极大的精力对其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企业文化的培训,导致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预期下降。
为此,如何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使知识、技能、素养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专业性的核心素养教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1.能力﹒素养模型: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含相关知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意识(作风)等方面。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可以获得,具有显性与可培训性;其它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但有职业属性,培养并不容易,具有隐性特点。
一个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养包含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决定能否完成工作,职业素养决定工作质量。能力﹒素养模型如图1所示:
三、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1、中职生基础薄弱,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实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中等院校降低入学门槛,生源先对较差的尴尬局面。学生在入学后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不能制定明确学习目标,导致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薄弱。另外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社会经历,使得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均,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差异。
2、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落后
尽管目前的大多数中职院校将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传统的黑板教学转变成了网络教学、多媒体课堂等环境,但是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模式。
四、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实施对策
1、校企共同调研,确定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的职业素养内容
确定课程中可渗透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在众多的共性的职业素养中,根据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中可以渗透和强化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例如以下举例:
![](/userUpload/4(25890).png)
2、不断扎实教学准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扎实化的教学准备对于计算机教师全面了解教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提升教授效果等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计算机教师要积极做好准备,首先,要全面分析教材和学情,对于教材,主要了解所用教材版本的编写具体理念、指导思想及章节的模块设置、每个模块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对于学情,教师要分析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计算机知识储备及计算机学习能力,课堂上将职业素养渗透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去。
3、采用多样化的教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计算机老师要不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python编程时,将职业素养结合进去,先将就业前景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课堂引入时,先以玩游戏学编程的方式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建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建立程序设计中变量、语句和顺序、选择、循环结构概念,再应用turtle库绘制图形学习程序设计,最终学会编写简单Python程序。
4、扩展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对教学中先对落后的内容,应对其进行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或根据学校和社会需要开发校本教材,改变教学困境。同时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学习锻炼的机会,更要让教师参加其中,将从企业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来。
5、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转变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依托网络,创建公众号,将一些优质的资源整合到公众平台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各类资料,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学习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作品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效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任务。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不断提升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积极运用扎实的教学准备、多样化的教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中职学生较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娟,艾金枝.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2015——2018年1653篇文献的共词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9(5):19-24
[2]史红敏.试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教导刊.2017(22)
[3]何春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