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雪
四川省中江县永丰中心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阅读能力由两个方面组成: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
的获得又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阅读技能包括寻找中心词的能力,猜测词义的能力,推知文章含蓄意义的能力和合理的用词技巧。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 阅读量 方法 技巧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从扩大学生阅读量,快速阅读方法和掌握阅
读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
一、扩大词汇量
各种阅读技能都孕育于阅读实践中。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娴熟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从而真正具备接受知识的能力。
1.选准阅读材料
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形式和内容在难易程度上的搭配。如果阅读材料生词太多,内容太深,读起来太困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考虑阅读材料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不仅读故事、人物传记,也读游记、科技文章以及介绍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方面的读物等。在教学中我选用了《英语泛读》同步读物,这套教材难易适度,词汇量大,题材广泛,词汇重现率高,学生通过阅读训练后见效极快。
2.采用不同阅读方法
英国著名作家曾说过: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
ri 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不同的阅读方法取决于不同的阅读目的:
(1)精读。把日常课堂进行的课文教学作为精读内容,并把它作为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主要形式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项目。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留心作者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认识的主体并自觉实践。
(2)泛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我采用了《英语泛读》同步读物以及一些简易读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人人必须参加。泛读量可大可小,因人而异。除了方法指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日读两页,细水长流,定期检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巩固、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大大减轻课堂上词汇,语言点教学任务。实践表明,课外开展得好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得多,学生能利用课外获得的知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期末成绩也好于其他班。
二、快速高效阅读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无声直接理解文字符号的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地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发音
器官虽没有活动,但内心还在自言自语地读,这些都属声读现象,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要培训无声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阅读方法,即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
2.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学生刚开始阅读时,往往习惯于逐词阅读,或用手指点读,惟
恐遗漏文章内容,这样所达到的只是句子水平的理解,最终影响
效率。
3.养成纵式阅读的习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时,有“回视”现象,即在读文章时,反
复寻找先前读过的信息,而不是继续读下去获取完整的意思。这种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并使信息的扩展、逻辑推理和理解材料受到影响。因此,在阅读中,要求学生克服“回视”。从培养学生进行纵式阅读着手,提高阅读速度。在纵式阅读中人的目光主要表现为上下移动,因而阅读可由慢速的横向或横式转变为纵向或纵式。让学生目光在阅读材料居中部位纵式移动,同时,余光扫描左右,要求学生按意群向前跳跃,捕捉关键词,抓住中心思想,摆脱抠字眼、抠语法和英译中的习惯。
三、掌握阅读技巧
1.带着问题读文章
在阅读时,学生的做法大致可分两种。
(1)读全文—选择正确答案。(2)看试题和待选答案。读文章并从中找出答案,选择。从比较中可发现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少一个步骤。先看测试题,便可带着问题精读有关的句段,了解有关的数据和事实细节。这在时间上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且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可采
用重点的选读法,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2.找出关键词和主题句
英语短文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用以说明文
章的主旨。阅读一篇文章,判断主题句在哪里,并不是完全没有规
律的,一般来讲每段的首句就是该段的主题句,然后围绕这一主题
再具体地陈述,这叫演义法。另一种情况是主题句出现在文中或段尾,这叫归纳法。归纳法通常是先做具体的陈述,然后归纳文章的主题。
3.深层理解,正确推理
在阅读解题中,往往会发现不同层次的问题。(1)记忆性问题(答案是在文章中现成的记忆就能回答);(2)理解性问题(答案在文章中但不一定是现成的);(3)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用文章中知识内容或新的语言知识);(4)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独立思考,发挥创造性);(5)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表达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有些文章并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用明确的词语表达,而是使用一些含糊的词语,这就要看学生的理解能力了。学生应会认真阅读,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区别文章主要内容和起辅助作用的次要内容,了解其文章的内涵和“弦外之音”,从而进行正确的推理。
4.克服词汇障碍
阅读理解的材料数量大、内容广、生词多肯定在所难免。有些
学生阅读时频繁地查字典,势必影响阅读速度,中断信息扩展和逻
辑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解词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利用各种猜测词义的方法,以获得不熟悉单词词义的能力。
(1)利用构词法
在上精读课时强化词的分析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扩大词缀范围,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这样学生就可利用构词法, 利用词的部分线索来确定词义。如:postwar, 前缀post一的意义是after, curable, 后缀一able构成词的形容词。这样分析,学生就不难猜出其词义。
(2)利用上下文关系和具体的语言环境
阅读中,学生应通过已掌握的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的提示和逻
辑推理来推断一个词的大概意思。同时要注意生词在上下文中有无重复出现。这个生词出现得越频繁,它的词义就越显而易见。有时作者会意识到某词对读者生疏,他就会在后面的句子里进一步给出释义。
(3)利用语法知识或标点符号
例如:Jack was disabled, and he couldn’t do anything by
himself again, disabled是生词, 但是通过后面的句子中的词语
couldn't do anything by himself, 就知道disabled的大概意思了。有许多时候,遇到某些不熟悉的单词,了解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弄清它的确切词义、背景知识。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丰富,他在阅读中的猜测就越准确,解题能力就越强,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阅读的效率就越高。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有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