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毛永强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愈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毛永强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中心学校 邮编:61706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愈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师应以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结合其真实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至其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帮助其获得更全面的成长。本文针对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优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尚不足以支撑其准确地判断其周遭事物的是非对错,因此便需要教师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元素,对其作出正确的指导与教育。但如何合理地引导小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其成长,成了困扰广大教师的最主要问题。
        一、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法治教育能够满足小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综合素质需求,应试教育的教学效果已然无法满足当下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实施法治教育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与素质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小学生学习与成长所需的思辨能力、法治思想、尊重他人、遵守秩序等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都能够在法治教育中有所提升,文明社会离不开法律,而知法、懂法是小学生的必然学习与发展趋势;其次,依法治国是建设我国特色主义社会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实现现代化治理工作的必然发展需求之一[1]。而小学生是未来建设与发展我国社会的储备人才,因此可以说小学生的法治素养就等同于未来社会的法治素养,它关乎着国家命运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对于我国的进步与发展而言已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法治教育亦是如此,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懂得对小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其由思想上至行动中逐渐深化对法治教育的理解与诠释[2]。由此,便需要教师能够做到积极转换教学思想与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小学生为主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并通过定期开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完善教学体系。以此,在利用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其在学习中建立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在学习第四课“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教师就可以在现有的素材中挑选出具有一定争议的案例导入到教学中,并通过开展辩论赛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在加深法治意识的基础上,树立更正确的是非观与道德观。

例如,在讲解完基础知识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亲儿子举报父亲醉驾”来引导小学生就“法不容情”以及“情大于法”两种观念展开辩论活动,促使其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感知法治、法律的真实意义。
        (二)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针对书本中亦或网络中、新闻中的案例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是无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共鸣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带领小学生一同搜集、记录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素材,并且将它们导入到课堂中,进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合,促使小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
        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内容时就可以将校园中常见的消防演习导入到教学中,以小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感悟作为教学案例,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其讲解生命的重要性、安全常识、紧急自救措施等知识内容,同时要为其传输诸如高空抛物、纵火、破坏消防器材等不良行为背后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法治、法律规定,使其以更直观、简便的方式获取到足量的知识,进一步的提升其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推进活动化的教学体验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无法对他们没有参与过的事情产生认同感,就需要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由此来帮助小学生在真实体验过程中树立更加健全的道德与法治素养[3]。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中“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一个“我是校园小警察”的实践活动,带领小学生在操场、食堂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去探寻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此举不仅能够切实的加深小学生的法治观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使法制意识悄无声息地渗透至他们的生活中,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可的教学实效性,为小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动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而言具有极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顺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结合其身心特点,以提升其道德与法治素养以及各方面综合素养与技能为主,利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为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获得更完善的学习与成长,成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莉.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J]. 基础教育课程,2020,(24):55-61.
[2]王珏.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 新智慧,2020,(34):45-46.
[3]匡红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分析[J]. 考试周刊,2020,(87):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