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资源融入税务干部培训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张建华
[导读] 红色资源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张建华
        陕西省税务干部学校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红色资源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税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中,运用好红色资源,推进红色传统和税收事业有机融合,让红色基因根植税收血脉至关重要。
        关键词:红色资源;理想信念;税务干部
        红色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和精神印记,彰显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印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理想信念学习教育中,用好用活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的红色资源已成为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国地税合并及国家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广大税务干部培训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对税务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如何充分依托陕西省红色资源丰富优势,充分利用各类院校的教学培训优势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推进红色传统和税收事业有机融合,让红色基因根植税收血脉,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一)多措并举搭平台,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当前税务系统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他们品尝过十年动乱苦涩,尝过改革开放的甜头,对党和国家有着深深的感恩心理,但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了解较为肤浅片面,存在不深入、不系统、不扎实、“碎片化”的问题。近几年新进的年轻干部,虽然学历较高,但平顺的经历、富足的生活,使他们对国家民族曾经的苦难和共产党人艰辛的奋斗史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纸面上的论述,情感触动较少,加之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干部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更有极个别人把纳税人当成“唐僧肉”,把国家的税款当成自家的小金库,滑向犯罪的深渊。
        因此,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因时因势而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尤其是其中党性党史廉政教育等课程中,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改变以往的听讲座,看录像等方式,让学员走出去,动起来,精心选择并打造一批感召力强,有突出特色、主题鲜明的红色资源教育基地,融合课堂理论教育主题,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让红色基因根植税收血脉。
        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延安、照金等革命旧址享誉全国,更有与税收事业密切相关,承载了几代税收人艰辛历程的兴镇税史馆,对现有的红色资源教育平台,在运用时要注意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对其历史内涵,须要广泛搜集整理原始红色资源史料,科学运用,立体再现历史原貌和历史场景;对其精神内涵,须对红色资源史料深入研究,发现“闪光点”,再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对其时代内涵,结合一系列红色资源形成并构筑起的精神谱系,引导广大税务干部对现实反思,实现理论与实际,历史与当下的交融和互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二)创新举措抓要点,使红色资源成为激发税务干部理想信念培养的内生动力
        尽管目前红色资源的开发挖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质化,低水平重复,与干部教育培训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为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并取得实效,在运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牢牢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红色资源承载的人物和事件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属于历史范畴,但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了解过去,我们才会珍惜今天。现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是已往无数奋斗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过去无数的摸索和挫折之后的选择。
        精准抓住干部学习的“兴奋点”。


        不同地区,年龄,层次的税务干部,对红色资源教育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其关注兴奋点却不尽相同。以陕西省税务干部学校为例,省外学员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参观延安,实地体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了解延安成为革命圣地的过程与原因。省内学员则更倾向于蒲城兴镇税史馆,学习前辈税收人筚路蓝缕,艰难创业的执着。
        作为培训机构,要深入开展调研,多和基层沟通,准确把握干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精心安排教学培训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税务干部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其提高素质和能力。
        善于发现触发激情的“切入点”。
        表面上看,运用红色资源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主体是培训机构,实际上参训税务干部才是核心,是学习、思考、实践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受灌输的对象。学员学习先进理论时,必然和其原有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产生一定的冲突,需要通过积极思考,比较分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后,才会消化吸收。一般来说,学员参加理想信念教育的动机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一是被动地执行单位要求,消极应付,完成任务式地学习。第二个层次即是认识到理想信念学习的必要性,开始把学习与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拒腐防变相联系起来,更进一步,则是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学习也是全面发展自我、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只有到达这个层次,参训的税务干部才能切实感受到,学习不是束缚,而是激励和福利,理想信念不是“紧箍咒”,而是“加油站”;不仅是成就党的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全面发展,自我成长,实现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功课,从而产生学习、思考、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
         想要激发学员树立正确三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增强红色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融合,着重开展好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学,通过理论探讨和思想交锋、观念碰撞,引导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将室内课堂延伸,走出去请进来,通过革命传统教育等基地教学,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亲身参与,实践体验,通过现场参观,实景体验、故事讲述与交流、警示片放映等多种形式,启示、警示干部心灵,感动、撼动干部情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如此,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得益彰,线上线下环环相扣,在客观讲授上拓展,在现场体验中升华,在互动研讨中深化,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参训税务干部以革命先辈为标杆,对照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查找问题根源,找到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的思想意识,把彰显新时代税务新担当,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
        (三)完善机制抓落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除了依赖于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外,同样需要制度机制的促进与保障。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培训机构要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沟通联系,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内涵,聚焦培育一批精品特色课程,提升现场教学档次和水平,定期开展研讨、调研等交流活动,共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既能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又可在红色基地现场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二是要加强参训干部在校期间的监督管理。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建立健全跟班管理制度,与派出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多汇报沟通,齐抓共管,杜绝学习走过场现象。三是要建立健全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提升巩固学习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超《红色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红色文化学刊,2019(3)
        [2] 肖小华《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作者简介:张建华(1965-),甘肃泾川县人,汉族,西北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学学士,陕西省税务干部学校教学部,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税务公文写作,创新思维,中共党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