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互动,课堂应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杨菲菲
[导读] 音乐是一门有灵魂的艺术课程,初中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表达理论

        杨菲菲

        崇左市扶绥县民族中学
        摘要:音乐是一门有灵魂的艺术课程,初中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表达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投入感情,更好地与音乐进行情感交融。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互动;初中音乐
        初中阶段使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音乐教育至关重要。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音乐课程不仅是艺术教育的载体,还是开展美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学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因为好的审美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作品时更容易产生情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初中音乐课堂上采用情感互动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养成,还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因此,越来越多的初中音乐教师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营造出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一、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音符加以排列,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悲伤、快乐、苦闷等,从而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学习音乐主要包括对音乐中情感的认知。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要正确应用情感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与音乐作品发生共情,体会作者蕴藏在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乐于潜心学习音乐,逐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塑造正确三观
        如之前所说的那样,音乐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都处在萌芽状态,这是他们塑造正确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当情感教学步入音乐课堂,可以使音乐教师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情感的释放与投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正确的三观。
        (三)展现音乐魅力
        音乐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还要引导学生用心感悟。当学生投入情感去感受音乐并与之产生共鸣时,才能理解音乐蕴含的真正情感,这是音乐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1]。事实上,音乐作品只是创作者情感的载体,在其创作之初,就是为了传递某种情感或者其他内容而存在。这种隐藏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也只有在聆听时投入自己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做创作者的“知音人”。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当前初中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缺乏兴趣,这就造成了在对课本音乐进行学习的时候,当他们遇见自身不喜欢音乐的时候,往往采用乱吼乱叫的方式进行歌唱,这极大地降低了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次,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灌输式这一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部分学校的学习设备过于老旧,这就使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氛围,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改变以往的围绕课堂、围绕学科、围绕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倡生活和音乐的有效衔接[2]。这意味着可以将音乐融入生活,将课堂生活化,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消化知识。从根本上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过程,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环节让学生可以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同时通过设置相应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播放类似《彩色的中国》以及《多情的土地》这样展示祖国壮丽风景的视频,这样学生在学习《歌唱祖国时》,脑海中就能浮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时候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愫,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好的体会《歌唱祖国》这个音乐作品的内涵。
        (二)创设课堂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创设课堂体验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作品表达的故事里边,深刻体会作品的深厚内涵,领会音乐创作者创作音乐的真实意图。音乐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需求,从初中生的角度注入情感体验因素。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受外界的干扰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作时要合理设置内容,让学生彷佛真的置身于故事背景里边。情境课堂中不论是采取观看还是表演形式,都要引导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品鉴能力。比如在学习《念故乡》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为学生讲解一些思乡的感人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由于外出谋生和求学迫不得已远离家乡,但是他们心底一直向往着回到家乡,并最终克服重重险阻回到故乡。当学生被故事吸引时,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当你背井离乡时,你是否也会思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人还是物?难以回去时又将如何缓解思乡之情?当这一情境创建完成时,学生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家乡,在心底散发着思乡之情或者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境下,就能够轻松的理解《念故乡》所表达的情感,在演唱这首歌时也会自动的带入情感。如果想让学生更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唱,将歌曲演唱的更加人性化。
        (三)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激活学生情感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情感,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与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演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理解的音乐情感。比如在学习《在银色的月光下》时,有的学生刚一聆听完,就联想到自己平时见过的月光,这一答案与音乐作品中的实际表达不太相符,作品中的银色月光主要是作者抒发悲伤哀怨的载体。然而教师可以课堂上指点学生让学生思考到这一层含义,然后借机让学生表演一下悲伤哀怨的状态,在师生间情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隐藏情感。学生的想象和音乐情感有时候会有出入,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或者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新的灵感[3]。
        结束语
        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还能够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学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今后的音乐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更好的开展情感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筱.多元文化视域下音乐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2018(12):168.
        [2]侯乐萌.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反思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5-46.
        [3]荆林晖.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尝试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4):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