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基于PBL的数据库课程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王梦霞
[导读] 为改变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改革为背景
        王梦霞
        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学院   济南   250107
        摘要:为改变传统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改革为背景,以数据库课程为基础,提出以PBL问题为引导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对该模式中问题的设计、项目的选择,以及PBL问题与项目结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据库课程;PBL;项目式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萌芽于美国并得到健全和发展,其不仅关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生成,同样关注创新创业品格的养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创业期”[1]。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1969 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基于问题的PBL模式,该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由教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及问题学习的引导。因其倡导发现式学习, 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维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的特点, 正好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吻合, 因此可以将这种教育模式引入到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模式的改革和创新[2]。
        本文以创新教育改革为背景,以数据库课程为基础,结合课程组多年教学一线工作经验,探讨一种基于PBL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1 数据库课程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为从事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支持与系统维护、网络设计维护、数据库应用及开发等行业培养具有数据库应用、设计及维护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它在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导课程是《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有《Web应用系统开发》、《现代软件开发技术》、《软件项目开发实训》等。
        2 基于PBL的数据库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
        立足数据库工程师角度,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一主线、三阶段、四实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数据库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课前认知、课中演练、课后拓展”三段式教学;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课堂反馈有效化、第二课堂丰富化和项目研发真实化。
        2.1PBL问题与项目的结合及实施
        以企业数据库项目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整合、重构为5大模块,13个项目,共64学时(线上24学时;线下理论24学时、实践16学时)。
        模块一开发准备(线上4学时;线下2学时)。学习数据库基本概念、发展和关系数据理论,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融入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案例。
        模块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线上2学时;线下6学时、实践2学时)。学习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设计,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融入职业规范和科学创新案例。
        模块三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线上8学时;线下6学时、实践8学时)。学习数据库及表的创建、信息查询,掌握数据查询、更新、统计操作,融入职业规范和工匠精神案例。


        模块四数据库系统优化编程(线上2学时;线下8学时、实践2学时)。学习T-SQL编程、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掌握数据库编程,独立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融入创新思维和科技报国精神案例。
        模块五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线上8学时;线下2学时、实践4学时)。学习数据库安全、备份、恢复与并发控制,融入国家安全和法律意识案例。
        项目任务采用“认知→明确→实施→评价→拓展”的五步递进式教学过程,细粒度控制全过程。
        课前认知,以企业数据库项目为载体构建情境,学生线上完成情境的认知。
        课中演练,以面授和线上师生互动方式实现“明确→实施→评价”三环节,翻转课堂检查课前效果,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分组实施任务,教师重难点剖析,师生对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与企业工程师互动交流,成果检验;对学生课下学习进行过程控制;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平台实现能力转化。
        2.2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数据库开发能力为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项目式教学,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实施五步递进项目式教学,细粒度控制学生学习全过程。
        2.3考核评价
        学习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1.过程性考核(40%)
        (1)单元测试,每单元的课后测试。(15%)
        (2)组内考核,组内成员相互打分。(5%)
        (3)项目考核,任务单、情境完成度考核。(15%)
        (4)创新考核,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发表论文等。(5%)
        2.终结性考核(60%)
        (1)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答辩。(20%)
        (2)期末成绩,传统笔试成绩。(40%)
        3 结束语
        本文以创新教育改革为背景,以数据库课程为基础,探讨了以 PBL 问题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经过改革,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3]。课程组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已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项目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参加各级学科技能大赛获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但因该模式研究目前主要针对数据可课程,课程类型存在一定的局限,下一步将探讨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中PBL模式与项目的结合教学,希望能以点带面,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昳.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248-250.
[2] 张霞.学习动机与努力程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5):31-33.
[3] 周克兰 .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6):110-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