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 返璞归真――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王芳芳
[导读] 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阅读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王芳芳
        常州市钟楼区西林实验学校(小学)     213000
        摘要: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阅读所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树立以读为本的思想,让他们充分进行阅读练习,在此过程中去感知文章内容,体会语句表达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升华思想情感。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自己的感悟,并能够与同学互动沟通交流,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这是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工作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要让大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就要创新教学。本文主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提高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一、以读为本,采取看图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增强大家的好奇心和吸引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利用看图阅读,在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便于学生去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让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去了解文字的所讲述的内容。以部编版一年级《四个太阳》一课为例,教师向大家出示四个太阳的图片。四个太阳的颜色在不同季节里也不一样。然后让大家去结合图片去进行阅读,借助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展开想象,比如让大家去探索绿色的太阳所表达的情感。在说话训练中亲身体验夏天太阳炎热,使人难受,迫切希望有个清凉的太阳,使人舒服。这一凉一热的对比,学生对夏天绿色太阳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1]。
        二、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思维训练
        由于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方式方法掌握的不全面,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理解词语的意思,不知道如何对文章进行分析。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依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去采取相应的阅读思维能力训练。以部编版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为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同学们去仔细读课文,再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悟。进行接力读,要注意断句,老师适时指导。然后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解决开篇质疑: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又是谁?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大家根据文章内容去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增进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老师在课上教学的意义在于 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下学习中。例如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小猫探长吓一跳》时,可以根据上课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通过提“小猫探长为什么会吓一跳”“谁吓小猫探长一跳”等问题去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效率。

当然,适合锻炼低龄段学生阅读思维的课外读物还有《獾的美餐》《张秋生好习惯童话:被澡盆卡住的熊》《我们住在洞洞里》《毛毛虫佩里克品》《读读童谣和儿歌》《愿望的实现》《小黑虎》《中华历史故事》《大力士外婆》《小屁孩励志成长日记:我不是100分小孩》《我是学霸我怕谁》等。学生在学习这些读物时,都可以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学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以读为本,强化朗读的练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大家读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大声朗读,这种比较适用于课前预习环节;还可以进行默读,这种适用于思考一般的问题;指名朗读的是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大家仔细听,边听边想,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以部编版一年级《树和喜鹊》一课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拓展延伸,要让大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教师要以课堂为平台,训练为主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设计训练内容:“孤独”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独?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受到快乐?结合生活实际,你有没有以上的经历?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去找寻答案,从而有效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以读为本,将阅读和表演相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组织大家进行情景表演,是小学生很喜欢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部份都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动作表演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好的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以部编版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然后找几名同学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通过将阅读和表演有机结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通过阅读教学,使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益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多个角度去启发他们进行阅读,秉承着以读为本,返朴归真的教学理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参考文献
        [1]张春花. 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教育, 2016, 000(004):00065-00065.
        [2]焦士国.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19, v.21(15):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