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摘 要:本文以韩国学习者极易混淆的三个词“简单”、“容易”、“轻易”为研究对象,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问卷调查的真实数据,对韩国学习者的混用倾向、易混淆点、偏误原因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一线进行了探讨。“简单、容易”“容易、轻易”是混用率最高的两组双向互混词语,词形、语义、语用上的相似性和特异性是产生误用偏误的根本原因,词典、教材呈现方法及内容的缺陷对学习者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探索性地从辨析方法、丰富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简单,容易,轻易,混用,词语辨析,搭配
1 引言
在一线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韩国留学生在使用“简单、容易”、“轻易”时经常发生混淆,说出一些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张博(2007)提出“易混淆词”的概念并将易混淆词分为7类[ 张博先生提出的七种类型分别为: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有相同语素的词、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字形相近的词、母语一词多义对应的汉语词、母语汉字词与对应的汉语词、方言词与对应的普通话词。]。“简单、容易、轻易”属于理性意义基本相同、且后两者有一相同语素“易”的类型,这类双音节易混淆词关系很近,外国学习者很难把握其间细微的差别,共同语义的语素更加大了区分的难度。
目前区分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易混淆词研究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尝试探讨韩国学习者使用“简单、容易、轻易”的偏误情况及产生偏误的原因,希望能丰富易混淆词的研究,为汉语学习者辨析易混淆词提供帮助,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改善教材、词典的编写提供参考。
2 基于语料库的偏误情况分析
本文以中介语语料[ 中介语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考察学习者使用“简单”、“容易”、“轻易”的偏误情况。鲁健骥(1994)认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本文在参考该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偏误语料的具体情况,将偏误分为三大类,即词语混用偏误、词语遗漏偏误和词语误加偏误。通过对语料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词语混用是最显著的偏误类型,在52条偏误用例中,共有40例词语混用偏误,占总偏误句的76.9%。其中,“容易”的混用偏误句最多,高达25条。值得注意的是,“容易”的偏误类型最多、偏误总数37条也最多,占71.2%。如表1。
![](/userUpload/27(5325).png)
通过深入分析“简单”、“容易”、“轻易”的混用偏误语料,我们发现三者的混用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①从词际关系上看,既有一对一混淆,也有一对多混淆。从词语误用的方向上看,既有单向的,也有双向的。“简单”和“容易”、“容易”和“轻易”是两组双向误用的易混淆词。
②从语义上来看,汉语学习者的误用情况呈现出不均衡、交错的特点。“容易”和“轻易”混用的语例最多,共有9例。其中,当用“轻易”而误用了“容易”的情况有8例,此时,当用词“轻易”所表达的语义都是“随随便便,草率”,即表2中的轻易2。当用“容易”却误用了“轻易”的偏误句只有1例,此时,当用词“容易”所表达的语义是“某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即表2中的容易2。如:
4)*关于到中国留学的事,我希望你们同意,我了解现在家里的情况,可是我这不是容易得出来的想法。(轻易)
5)*再次,吸烟是有中毒性的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容易地开始吸烟。(轻易)
6)*许多抽烟的人随便扔掉烟头会破坏街上的环境,再说看到的人会很轻易感觉到不舒服。(容易)
“简单”和“容易”发生混淆的共有7例。误用“容易”表达“不复杂,理解、处理起来很轻松”(简单1)的语义的有4例;当用“容易”却误用“简单”的有3例,此中,2例使用的是“不难”(容易1)的语义,1例中使用的是“某种事情、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容易2)的语义。如:
7)*总之,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就采用男女分班这样容易的方法绝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简单)
8)*吸烟除了简单地引起肺癌以外,还有可能使别人受到烧伤。(容易)
![](/userUpload/28(5158).png)
一种词义,但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却是比较常见的表达,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也应该给予重视。
4 简单”、“容易”、“轻易”的混淆原因分析
4.1 词语词形、词义、用法的影响
从词语的理性意义上说,“简单”、“容易”、“轻易”不同义项间的语义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的义项有着相似之处,如“容易1”和“轻易1”,皆有“不难,做起来不费事”的意思,但“轻易1”往往包含着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含有“没想到那么轻松、那么容易”的意味。因此,不能用“容易”替换。然而词典中经常直接用“容易”对其进行注释,并未标注二者在使用上的区别。另一方面,每一个词又有着表示独特语义的义项,如“轻易2”表达“随便”之义,“容易2”描述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简单2”用于夸赞“某人(经历、能力)不平凡”,由此就构成了交错复杂的语义关系网。留学生很难自行领会并且对其进行区分。
有的词语虽然词义上有所不同,但在用法上却有相似之处。例如“简单”和“容易”经常在句中做定语或谓语,并且都能受程度副词“很”、“非常”、“最”等修饰,在句子中能出现在同一位置上的几率很高。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是比较难掌握的。由此可见,除了弄清楚词语的意思之外,掌握各自的搭配显得尤为重要。当学习者对这三个词的意思、使用典型语境、搭配掌握得不够明确时,就很容易发生混淆,这也是产生词语误用偏误的根本原因。
4.2 教材词典释义的缺陷
目前教材中这三个词的呈现方式大多不尽如人意,以汉语言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尔雅中文》为例,三个词都被列为生词,见表5。然而,教材生词呈现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对留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userUpload/29(4859).png)
笔者认为:
①“简单”、“容易”的介绍过于简单,未将“简单、容易”列为语言点,没有例句,仅有表5中的常见搭配。②“轻易”英文释义罗列了4个,却都不能十分准确地对应“轻易”,英文翻译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其汉语词义,不利于留学生学习。③教材虽然将“轻易”列为语言点,但对其用法的介绍过于简单,强调了“轻易”具有两个词性,“轻易1”多用于否定句,“轻易2”做状语,表示随随便便的意思。④“简单”、“容易”出现在同一课[ “简单”、“容易”均出现在《尔雅中文·基础汉语综合课教程(下)》中的第22课《你会唱<朋友>吗》]中,教材并未指出两者的区别;“轻易”出现在中级教材[ “轻易”出现在《尔雅中文·中级汉语综合课教程(下)》中的第23课《后海四合院》]中,教材没有指出“轻易”与“简单”、“容易”的异同,未将它们列为易混淆词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四部通用性辞书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教与学词典》[ 文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简称为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简称规范,《现代汉语八百词》简称八百词,《汉语教与学词典》简称教与学]在解释词义时,都倾向于采用互相训释的方法,这无疑是增加了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度。如四部词典中都用“容易”来解释“轻易”,《现汉》、《规范》和《教与学》都用“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来解释“简单”,这就给留学生造成一种“轻易=容易”、“简单=容易”的假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留学生来说,汉语毕竟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不可能通过这样的解释领会到词语的区别,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未对“轻易”的词义进行详细讲解,或未指出其与“简单”、“容易”的区别,学生就极易在使用时混用,甚至会用自己早已熟知的“容易”替代“轻易”,回避使用“轻易”。
4.3 学习策略的不足
本文主要从主动参与策略、解释与确认策略及监控策略三方面观察韩国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其学习策略的倾向性。如图2。
对比A+B之和[ 问卷调查中,“A+B之和”指的是不这样做之和,C指的是有时候这样做,“D+E之和”指的是一般这样做和总是这样做之和。]、C和D+E之和后,我们发现学习者使用2、11、12、13(查词典),20(自我监控)的频率较高,使用4(忽略)、6(课外扩展)、8(自卑情绪)、10(选择性注意)的频率较低。在有时这样做的选项里,8(自卑情绪)、16(记忆词语搭配)18(在上下文中记忆)、19(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的频率相对较高。
![](/userUpload/30(4561).png)
在从解释和确认策略来说,韩国学习者更倾向于选择查词典的学习方法,当遇到两个分不清的词语时,一般或者总是查词典的韩国学生有71名,高达77%,比较而言,选择问老
师或中国朋友的学习者相对较少,有26名韩国学习者表示从不或一般不会问老师词语的区别。学习者主动问老师的虽然不占多数,但是大部分学习者希望老师为他们讲解词语用法的区别。
从主动参与策略来看,韩国学习者整体上较为被动。6(课外扩展)、7(运用)、15(自主学习词语搭配)、16(记忆词语搭配)、17(在练习中记忆)、18(在上下文中记忆)、19(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的使用频率都低于50%。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简单”、“容易”、“轻易”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翻阅词典,主动性较差,主动练习生词、学习新词、接触语言环境的学习者不太多,由于害怕犯错,不少学习者不敢在交流中使用新学习的词语。当遇到分不清的词语或者生词时,都更倾向于选择查词典。然而,教材、词典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介绍是有缺陷的,依靠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势必会造成大量混用偏误的出现。
5 “简单”、“容易”、“轻易”的辨析策略及相关教学建议
5.1 易混淆词辨析方法与实际运用
张博(2008)曾指出,“词语的异同可以体现在词义系统、相关义位、句法功能、搭配关系及语境限制等诸多方面,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相关词的混淆通常却只集中于某些特定方面或某一点上”,易混淆词辨析“应力求探明词语混用的倾向和规律,切实针对混淆点进行辨析”。
了解学习者的混用倾向是进行易混淆词辨析的基础和关键。辨析时,除了要弄清词语的意义,还要分清各自的附属意义、语义指向以及常用搭配。同时,配合典型语境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实际交际中的表达功能、语用特点。在调查中,大部分学习者表示典型例句对学习词汇起到积极作用,当生词放在句子或词组中时,会学得更快更好。下面我们以高频易混淆词“简单-容易”为例进行词语辨析的尝试。
针对“简单”和“容易”的混用倾向[ 笔者将韩国学习者“简单-容易”的混用情况总结为以下四点:(1)“容易”的误用主要表现在误用“容易”表达“(经历、能力)不平常、超出一般”的意思。(2)“容易”的少量误用还表现在用“容易”表达“不复杂”的意思。(3)“简单”的误用集中表现在误用“简单”表达“动作或行为的难易程度”,此时后面常与动词搭配。(4)“简单”的少数误用也表现在误用“简单”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的可能性。],我们设立三项主要的辨析点,分别从语义、搭配、典型句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见表6。“辨析表格”清晰展示两者的语义、否定形式及搭配实例,让学生对其用法一目了然;辨析要点紧密结合混用倾向,并配合“语境示例”,便于学生理解。
![](/userUpload/31(4756).png)
辨析要点:
1)“简单”用于感叹“人的经历能力不平凡、不寻常,超出一般,值得夸赞”时,多用于否定句,常用结构是“……可不简单/真不简单/太不简单了+标点”。这时不能换为“容易”。
语境示例:
这个小姑娘学习好,会唱歌,钢琴还弹得好,真是太不简单了。
别看她小小年纪,她的经历可不简单呢。
2)“简单”表示“不复杂”的意思时,常做谓语或定语,常用结构是“……很/非常简单”、“……简单的+N……”,常见的名词如“例子、办法、方法、问题、想法、道理、回答、目的、要求、理由、愿望、内容、情节、询问”。“容易”表示“不难”的意思时,后面可接V,常见动词如做、学、唱、解决。
语境示例:
当问到他为什么选择来中国留学,她的回答很简单。
经过简单的询问,他大概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
这首歌不难,很容易学,你再试试。
3)“容易”可表达“非常有可能”的意思,后接V,常见动词如“出现、产生、发生、造成、引起、导致、实现、受伤”等。这时不能换为“简单”。
语境示例:
你要好好跟她解释解释,不然很容易引起误会的。
当觉得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时,人往往容易变懒。
5.2 相关教学建议
5.2.1教材的改进建议
教材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主要材料,教材的编写和设计应该针对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基于本次调查,大部分学习者都不了解“简单2”的意义和用法,对“容易2”的掌握程度也不理想。这与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缺失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丰富教材中有关这三个词语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者学习水平,我们提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基础阶段学习“简单1”、“容易1”,初级阶段加入“容易2”和“简单2”的内容,中级阶段学习“轻易1”和“轻易2”,并将其作为易混淆词语,与“容易”进行对比。
中高级阶段的教材应该适当地加入易混淆词的辨析。如“简单”和“容易”的辨析、“容易”和“轻易”的辨析,呈现辨析表格,配合语境示例,突出辨析要点,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看到词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并在课后练习设置练习加以强化,课后练习最好采取情景练习的形式,多提供一些语境,帮助学生揣摩、领会易混淆词的区别。
5.2.2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学习者学习“简单”、“容易”、“轻易”的途径比较单一,主动性较差,课堂教学在韩国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在讲练易混淆词语时,教师应该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善于创造典型语境,重视典型例句的设计,便于学生领会词语的使用环境和语用特点;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重视易混淆词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此外,教师在讲解词义时,如果选择使用近义词解释新词,那么讲解时务必要解释清楚该词与所释词之间的异同,突出重点,从词语意义和各自搭配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6 结语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对韩国学习者“简单”、“容易”、“轻易”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尝试将分析结论运用于实际。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研究空间。本文的研究材料还可以进一步扩充,本文收集和使用的学习者语料仅来自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有限的调查问卷,如果增加增加语料的数量,必将更有说服力。此外,本文未发现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的母语是否真的不会对“简单”、“容易”、“轻易”的习得产生影响?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 考 文 献
[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世界汉语教学,2007(3):98-107.
[2]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6):37-45.
[3]张博.针对性: 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世界汉语教学,2013(2):214-231.
[4]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525-530
[5]宋作艳.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竞争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语言文字应用,2019(1):86-95.
[6]袁毓林,曹宏.“汉语形容词句法语义功能信息词典暨检索系统”知识内容说明书.辞书研究,2019(2):31-41.
【作者信息】张倩蓉,女(1989.9—),汉族, 广西桂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