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智
云阳县水口镇水口小学 重庆 云阳县 40450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为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我校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本人认为校本教研重在“研”字上下功夫,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教材的编排体系。
每一学期开始,我们把教研的工作中心都放在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思路以及编者的意图上,如数学科我们至少要研究这样几个内容:1、本册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位置和相互联系。2、增加和删减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3、本册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哪些地方?如何把握好重点和突破难点?4、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作哪些调整和补充?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分年级组展开,每个年级确定一个主研人员,一开学就布置任务,然后在教研会上由主研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对教材进行分析。接着通过大家讨论、交流,最后根据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的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地办法。再教给教师,指导教学。
二、“研”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整个小学各学科的教学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研”教材后,紧接着就是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为了真正领悟课程标准地性质、理念、思路和目标以及内容标准,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分教研组展开,由教导处、教研组负责主研,组织教师观看《走进新课程》光碟,学习有关《新课程解读》业务杂志。然后写出读后感,选取优秀论文在教研会上交流。
三、“研”课程内容的优化。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审视了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认真分析了其利与弊。在其基础上采取了以下优化措施。
1、根据修订大纲及时调整教学。我们组织精干成员从一开学就着手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三年级增设了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形状和相应位置的内容。从四年级开始增设了平移。从五年级起增设了旋转、缩放等知识。又如现行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仍然纯数学化的内容多,这不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各年级每个练习中我们增加了一些实践性、开放性的习题。
2、加强数学活动内容的研究与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是实现数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研究中我们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的内容,除了全面落实教材中已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外,各年级我们尽可能的增加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
3、重视对练习课、复习课的研究。上练习课和复习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教师对这两种课型研究得少,因此不少教师教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索然,针对于此,我们加大对练习的形式、内容、方法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仍然存在一部分低年级教师在教学10以内和20以内加减法时,教学生数手指头。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正是这种错误的做法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口算速度。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数的组成与分解以及凑十法进行口算。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这非常重要。
5、重视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研究。
四、“研”教法的多样性。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进行集体备课、小组教研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使自己的教法多样,怎样发挥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自身的应变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与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根据优化教学方法的需要对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我们决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方法的全面优化。
一是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并通过自己地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其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启发交流——评价小结——巩固运用。二是积极推行讨论式教学。我们规定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地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以解决问题。其程序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形成结论——验证应用。三是加强直观教学。我们鼓励教师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并提倡自己制作教学用具,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建立所学数学知识的表象,并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其程序是:明确操作任务——学生操作——归纳总结——应用。
五、“研”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实施课程实验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肯学,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则着眼于“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做到心中有学生,围绕学生的发展着想。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在做中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实际操作,充分应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让学生操作要注意启发引导,不要为了操作而操作,以致于把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感性阶段,教师要提出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如低年级的计算课,教材中往往安排的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明白算理,因此这就要求学生人人有学具,但恰恰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操作这一个重要环节省掉了。
2、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堵住学生的嘴巴,无疑是桎梏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不断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问多说,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再做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设计落实双基,巩固知识结构的练习。而相对忽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智能结构的练习,重视动笔的书面练习,而轻视动口和动手实践操作的练习。近年来,我们坚持“做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练习中广泛的参与实践活动,再练习中把书本知识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地能力。如学习“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记录每天的作息时间,看是否安排合理,怎样安排最科学?学习了“利率”后,让学生寻找机会和家长一道参与到银行储蓄的实践活动,并计算出年利率是多少?学习体积后,测量具体的实物体积。
六、“研”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说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大胆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但毕竟个人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开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学校一贯坚持杜绝抄袭教案,备具有自己个性的课,并通过课前说课来检验教师的备课是否完整,有无实际价值。同时开展查备课、听随堂课、集体备课、独立备课竞赛等形式来促进教师备课的热情和备课的深度。
七、“研”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所学校的教研开展得是否有建树,除了专业引领外,关键在人,看是否有一群业务能力强、理研水平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我校不遗余力,着力对教师的培养。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一学。广泛订阅业务杂志,充分让教师去吸取营养,每周一篇读书笔记。二写。鼓励教师多写心得体会,每月上交一篇论文,并评出校级优秀论文。三讲。组织骨干教师办讲座。四听。积极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优质课。五练。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如新进教师上汇报课、中青年教师赛课、送课下乡、调讲、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等,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校本教研要落到实处,就要在“研”字上下功夫,尽可能做到求真、求实,方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