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文明 ——后疫情时代对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培养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兰燕 王薇
[导读] 在后疫情时代,立足职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
        兰燕  王薇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
        内容提要:在后疫情时代,立足职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开展“雅言传承文明,厚植家国情怀”——古诗词赏析的系列活动,给学生上好“人生”这一课,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古诗词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2020年注定是悲壮的一年,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一人都猝不及防,而2021则进入到了后疫情时代,每一个人对于这次劫难都心有余悸,但又是多么庆幸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做一名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立足职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结合疫情,引入时事新闻事件,给学生上好“人生”这一课,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我们进行“雅言传承文明,厚植家国情怀”——线上古诗词赏析的系列活动。
        一、设计意图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二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古诗词赏析会,这部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一部分原因是职高学生基础薄弱,文化底蕴不深;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并不重视,所以在进行这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时基本上都是学生敷衍地读几首诗,老师尴尬地进行点评,大家都不走心。这次线上教学,我决定以这个单元的综合实践为推手,进行一系列“雅言传承文明,厚植家国情怀”——古诗词赏析的系列活动。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湖北武汉的救援物资上写着令人动情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引起网民热议,很多带路党的人还跳出来说有声音认为,这次日本给中国开了一场诗词大会。紧接着,一个名为“论读书的重要性”的图片在网上热传,还把国内新闻媒体的口号,点评为“不读书,你连捐款留言都写不过人家”。在类似想法中,最重磅的声音,来自海峡对岸的文化名人龙应台。她在社交网络发文称“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你只会喊武汉加油?”。她认为,这个原因在于“集体的心灵贫乏、草率、粗糙,甚至粗暴。”同学们都关注过这个新闻事件,我就利用线上教学给同学们讲解曾经引发热议的这几句诗的出处和带着大家一起来赏析这几句诗词,然后顺势告诉大家,从这些诗词引发的热议来看这不是我们没有文化,而是证明中华文化被逐渐了解、尊重并认同和化用的见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已经延续了五千年,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 。梁漱溟认为:“当世界的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明的学术美盛的文化开出来数千余年了……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消亡……历史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 ,而没有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梁先生所言不虚,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兼容并包的文化,是在同化和吸收其他文明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两下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朝、韩、日等周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文明巅峰之一的唐朝文化恢宏大气 ,放达不羁。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也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截止2019年全世界已有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无数的外国友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华诗词,惊艳于中国文字的魅力,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有这份文化自信,有义务有责任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然这就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块瑰宝——古诗词。思想的转变就是最大的动力,在疫情期间,这些温暖人心的诗词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悸动,特殊的事件也在特殊时期给同学们带来了平时感受不到的震动,当同学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重要性以后就积极的参与了这一次诗词赏析会的准备活动当中。


         二、随风潜入夜
        虽然同学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鉴于职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知识储备和对诗词的理解的局限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资料:
        1、关于重读经典,从我国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开始复习,给同学们从《静女》讲起。这是一首爱情诗,同学们学过并会背诵,但是我在复习的时候又给同学们补充了很多《诗经》经典的爱情诗句,让同学们去欣赏和体会诗句的美。紧接着的网课中我又从《采薇》延伸到了关于战争的诗句,以及体现家国情怀的诗,带着大家去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包括一些被误读的诗句,例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会问大家这是一句描写爱情的诗吗?让大家大家去查阅资料,同学才发现这一句诗居然不是写爱情的,而是描写战友情的。大家会觉得诗词原来这么有趣和有温度,利用学习平台,结合教材学习了唐诗、宋词,在此期间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和诗词紧密结合,让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同学心里生根发芽。
        2、让同学们也用诗歌传递对祖国以及无数为抗疫做出贡献的逆行者的感谢,同学们都积极响应,找了很多诗句,例如: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是《吕氏春秋》中的一句,意思是众人拿着弓箭共射一个目标,就没有射不中的。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出自陈刚中的《绝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五湖四海都是兄弟,无论在何处相逢,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应该像兄弟一样亲密。
        “急难有情,情有馀兮。”出自唐玄宗李隆基 《鶺鴒颂》,指危难之下见真情,而且真情还很多很多啊。
        我在群上分享大家搜集的诗句,并给大家讲解诗句背后的故事。
        3、 针对疫情,我们应该学习古人乐观旷达的精神,让同学们去了解天生乐观旷达的诗人,例如苏轼 范仲淹等,再来分享他们的诗歌。
4、推荐大家观看《诗词大会》,《诗意中国》等优质节目激发大家对古诗词的热爱。
5、每人每天背一句古诗,先从能鼓励人乐观自信,战胜困难的诗词入手。
        6、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知识储备,进行古诗词的赏析会。以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形式进行诗词接龙,输了的同学就分享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同学们分享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诗句。他们讲苏轼,在三起三落的人生中仍然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然。也分享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他虽出身贫寒,但一直心怀天下,他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北宋士大夫共同的价值观,就是范仲淹成为了后来,包括王安石,包括欧阳修,包括苏轼等共同的老师。读诗讲诗人,让同学们从古人那里汲取精华养分。
        7、让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把这次分享活动做成小报,并做成做成展板,在全校进行展示,并把“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润物细无声
        通过读诗、学诗、赏诗展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在古诗词品析中,用诗人的家国情怀来构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多一份家国情怀,就会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民;让学生多一份家国情怀,更加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更多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忧国忧民,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给学生一份“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做一个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人。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种子,以后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者、学习者、弘扬者,并且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运用到实践中,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孙浚铭 高芷颖.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J]. 兵团党校学报, 2016(6):4-4.
[2]丁国旗.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J]. 湖南社会科学, 2012(01):10-13.
[3]韩士海. 文化自信背景下两岸文化认同路径研究[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