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胡远朋
[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胡远朋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北初级中学校  四川省 泸州市 646100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的要求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他们终生发展所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由于初中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相对较少,导致家长、学生对该学科重视不够。加上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较少,最终出现了“平时不怎么学,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殊不知,在这样的偏见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成为了一句空话。因此,提升生物学科的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自己在生物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分享如下,权当抛砖引玉。
        一、关于“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一是效率的最大化:降低课堂教学的成本,用最小的投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尽量将教学活动中的无效劳动、低效与反效劳动降到最低水平。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力、习惯力、学习力、思维力、品质力等诸多能够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方面。概况起来就是: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生物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关注课前三分钟,在学习准备上下功夫
        课前三分钟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以一个学期或初中三年来计算,还是不容小觑。一个坚持利用好课前三分钟的学生,一定会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至少可以收获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一般来说,生物学科每个班可以培养两名科代表。一名学生负责组织全班同学在上课铃声响起时尽快入座,并监督同学有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另一名学生负责领读。领读的学生提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所读的重点内容。这是一种组织学生尽快从课间过渡到课堂的常见模式。还可以采取先齐读、自由读、快读。再抽背或默写几个知识点的方法,先给学生时间准备,再检验效果,最后进行反馈评价。对于教师来说,要提前候课,把课件打开,确保正式上课就可以利用课件。教师和学生都要把课前三分钟充分利用起来。
        2.关注小组合作,在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关于小组的建设,建议每个组2名学生,一般不超过3名学生为最佳。学生的组合要考虑性别、性格、成绩、特长等方面的因素。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组织能力最强的。组长要行使好监督组员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组员答疑解惑、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反馈组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职责。同时,小组内部还要形成一套评价考核的机制。让小组长把整个小组凝聚起来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对于生物教师来说,培训好小组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教会小组长流程化的履责步骤,以及遇到情况进行沟通协调的本领。培养小组长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全员参与学习。
        3.关注学生学情,在精心备课上下功夫
        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内容,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建议都要听同组教师的课,找出同课异构中的不同处理方法,分析优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修改自己的课件。

上多各班的情况,每上完一个班,自己都会有一些遗憾,要及时调整,确保在另外一个班,不再留相同的遗憾。做的好的地方要固化下来。通过学习同行与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步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也要进行预设,包括处理每一个知识点的时间、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习题训练的时间、留给学生自我消化提升的时间等。要尽量减少课堂上所做的“无用功”。哪些知识点要讲、哪些知识点不讲、要讲的知识点该讲到什么程度、若遇到生成的问题要采取什么策略进行化解等等,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4.关注课堂氛围,在学生反馈上下功夫
        课堂上学生的氛围,情绪等需要适时调控,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进入听课状态。尤其是星期一上午的第一节课,学生的状态有点慢热,需要教师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趣设疑,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进行模拟制作或开展实验等方式,点燃其激情;对于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减少集体回答的方式,需要集体回答的问题,尤其是选择题,要求学生用手指比划选项即可,尽量保持课堂安静。遇到课堂中途学生状态疲软的情况,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换一下“口味”。比如:幽默、视频分享、讲小故事、角色扮演等;对于每一节课的“限时训练”,可以利用好“希沃”软件中的“游戏PK”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答题,进行反馈。教师再结合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关注学生差异,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
        由于学生遗传以及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力是有差异的,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就不能只是一句理论,必须要落到实处。
        在作业的量、难度、评价方式、完成时间等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确保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不是挫败感。让每一名学生都保持继续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特殊”要求,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不一定与大部队同步。对于学习力特别高的学生,也可以为他们“开小灶”,设计一部分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做,确保他们能“吃饱、吃好”。
        6.关注学习目标,在理想教育上下功夫
        一个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必然就没有学习动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远一点是长大了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近一点是初中毕业了读哪所高中,再近一点是半期期末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现在的这些学生,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的家国栋梁,一定要培养他们的前途意识。可以分析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培养好敬业精神;为学生铺就人生的底色教育,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根铸魂。
        高效课堂的落脚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思维能力,敢于动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珍爱生命”的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