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悦纳彼此——试论班主任如何引导个性反差巨大的学生共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何共公
[导读] 这是个一切都可以前缀一个“云”字的时代,线上的虚拟空间越来越多地占据着线下真实的空间

        何共公
        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300040

        这是个一切都可以前缀一个“云”字的时代,线上的虚拟空间越来越多地占据着线下真实的空间,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们不仅在完成着工作和学习,也在进行着表达与沟通。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所面对的“后浪”从小就活跃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他们不仅自带原生家庭的“出厂设置”,更带着长期在虚拟空间练就的独特立场的表达。虚拟空间的隐秘性也越来越助推着“后浪”们在不断升级着自我爱好、个性观点的捍卫强度,这样就形成了包容异己的难度,甚至存在着彼此爱好与观点的“鄙视链”。
        是的,网络可以让人们见识更多,却也可能让人们更容易在自我认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乃至看不上别人的喜好与行为方式,“唯我独尊”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回到现实,在班集体里的沟通最可怕的就是这份“唯我独尊”,如何引导个性差异巨大营造班级的“和谐”氛围,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作为刚刚送走了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对此深有感触,在此加以总结:
        
        一、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新接手的这个毕业班,有这样两位“宿怨”已久的高考选手,着实让我头疼不已:
        他二人,一个身体素质极佳,热爱运动,各路招飞体检都能顺利通过,却性格暴躁,即便在众人面前,也是动辄暴走,与人冲突不断;另一个,自以为则饱读诗书,实则拽文嚼字,同学们大多不待见他,他却倾诉欲极强,一到课间就满走廊找人聊天。这两人“秀才遇上兵”,自然“火星撞地球”。
        刚接手的第二天,“大兵哥”就因为听不惯“酸秀才”显摆自己的历史成绩,在教室里打了一架,直接惊动了年级。
        这一让我警醒: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两个人的矛盾,就会让我们的教室时刻充满着火药味,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氛围。最主要的是,这一对矛盾非常具有代表性且烈度最火爆,如果能成功的解决这对矛盾,势必会推动在毕业班里营造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等到了高考前夕的高压紧张时刻,同学们也能够更心态平和地共战高考。
        通过调查,我发现这两个学生的问题沉疴已久,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在于之前的冲突都是“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我决定从两个人都存在的性格缺陷的源头入手,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他们检讨自己的不足,助推两个人矛盾的化解。
        
        二、创造氛围,坦诚沟通
        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合适的氛围,教师要走入学生内心,就要有意识地创造深入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放下戒备,与老师坦诚相待。
        了解了孩子的个性之后,我决定从成为孩子们的“同道中人”开始。
        
        “大兵哥”酷爱篮球,每次暴走之后,总要想方设法找机会去篮球场发泄一番。于是我决定主动带这个“大兵哥”去操场。同样爱好篮球的我却没有带他去找篮筐,而是走上了跑道。我告诉他,在愤怒和焦虑时学会正确的发泄方式,对于接下来学习压力日益紧张的高三生活非常重要。打篮球虽然可以“解气”,却因为强对抗性而容易受伤,不如在绿草如因旁跑步,来得安全而且有效。


        正等着一场暴风骤雨的“大兵哥”正因为我带他来操场而错愕,听了我的话,立刻感觉相识恨晚。我俩在操场上跑了两圈之后,他跟我说了自己的困境: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却成绩不佳,这让自尊心很强的他经常“过敏”于一切“炫分”行为。同时,他也主动向我承认了自己行为的不理智,表示愿意接受老师的任何惩罚。显然,“大兵哥”并不希望自己只是“四肢发达”却“头脑简单”,又苦于无法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才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转移到了对同学的爆发上来。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首先告诉他,他良好的身体素质连我都羡慕不已,这是他一生的财富,帮助他树立了自信。然后用篮球场上不同位置和风格的球员作为例子,让他明白,要承认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增进自己的包容性。因为学习也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过程,同样需要一个教室里的同学进行团队配合。
        这样的谈话显然对于“大兵哥”很有效果,回到班里,他很快就和秀才握手言和了。
        
        “酸秀才”表现欲很强,在一次展示班会课上,秀才主动提出要当众作一番励志演讲,我便同意了。不曾想,这个自以为“博学多才”的家伙,竟然在舞台上当着校长和全年级师生的面忘词儿了。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秀才的舞台失利是我多么难得的教育良机呀!
        沟通之前的我做了认真的分析:秀才一直都自卑于自己“身材太丰满”,又自信于自己“丰富的知识”,便希望能用自己“独特的谈吐”,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却不料这些“酸腐的言行”让身边的人更加远离自己。
        于是,我在谈话中告诉自卑的秀才,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到了大学,自然会有同道中人。只要为人宽厚友善,必定“高朋满座”,反而是四处招摇,会引来众怒。“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就要“兼容并蓄”,沉得住气,才能成大事。
        我这一番言谈可谓引经据典,是为秀才量身定制的。秀才果然信服不已,当下便表示,要与大兵哥成为“君子之交”。
        
        三、检讨自己,悦纳他人
         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教育之道也是顺乎天道,要引导孩子学会“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让自卑的孩子找到自信的源头,让自满的孩子找到自谦的理由,才能更好地悦纳自我,包容彼此。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我想我做到了。
        当我引导着这两个孩子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足,承认他人的优秀,二人的关系就从之前火爆的对抗,变成了彼此的认可。在接下来备战高考的日子里,孩子们并没有出现我接手之初所担心的那种严重的“集体焦虑”现象,也没再出现“暴走”这样不良的情绪发泄行为,反而是学习氛围愈发浓厚,就连“大兵哥”也会和“酸秀才”彼此请益。班级模考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凝聚力也日益加强。
         
        每个孩子都是良才美玉,而互联网时代的孩子更是个性十足,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就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老师那里学会接受世界的多样性,增加自己的包容性。教师需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就不仅要愿意与孩子沟通,更要掌握不同孩子内心的钥匙——那或许是一件事,或许是一个人,或许只是一次真诚的倾听。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包容性,能容纳各种性格爱好的学生,并能与之真诚沟通,惟其如此,方能在多样性的班里营造包容性的氛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