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丽平
河南省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半截塔小学 46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逐步迈向高效。但在小学教学中,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同时,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突显,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这令人费解,迫人深究。为此,我们对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解决两极分化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习;?两极分化;?成因和对策;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智力差距、学习态度等因素产生较大的成绩差距。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知识的难度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就学生的客观素质来讲,每个学生都有将知识学会学好的能力。在这种学生具备客观学习能力的条件下,小学教育仍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问题,这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并亟待改善的一个现象。
1.小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教材、教师的变化
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教材给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知识回归现实生活,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知识的可亲、可用。但由于教材的优化编排,使得对有些教材内容及教学顺序规则进行了重新整理组织,使得知识的变化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这样一来,学困生对知识的内化不够,逐渐对学习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学习的两极分化。
(2)学业负担偏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生在低年级时由于思想单纯,对一切知识和学习活动充满好奇,愿意去学习,乐于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需要他们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由于好多学生习惯了用以前的具体形象思维去思考问题,加之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抽象逻辑思维很难建构,在多次严重失败的学习打击下,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使他们逐渐缺乏了对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在学习和生活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容易出现学生学习力和接受信息能力的明显差异。再往后加上自身对学习的不充分重视和学习活动目的不明确,就直接引发了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3)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对后续学习缺乏提供必要的认知结构
基础的学习内容具有完整的结构性,其跳跃性大、系统性强。在学习活动中,必须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加之小学内容分段渗透,如果前面相关知识基础不牢固,就会导致后续学习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如果一个学生不能从知识整体上正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不能及时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应用技能,就形成了连续综合学习整个过程的其中一个薄弱环节,跟不上班级整体学习的进展,致使集体学习效果分化。
2.减少小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研究
(1)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没有兴趣,学生就缺少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要其学习兴趣浓厚,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就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进行积极评价,促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可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深入钻研,努力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一,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教师不仅要不断加强对他们学习心理方法的教育指导,还要不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其学习方法的教育指导。
第二,教会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善于自主探索学习,善于自主发现、提出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中有所探索感悟、有所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投一石激千层浪”,问题比方法更重要,提不出问题,也就无问题可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因为问题是学习活动的开端。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建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常言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搞融洽了,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老师所教的课,这在情感上已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教学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情感互动,可使人产生感动吸引力,推动力,进而可以增强对深入学习的兴趣。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依恋性的师生情感互动体验,使得学生更加乐意与教师交往、交流,并在教师那里不断寻找安慰,感到温暖。学生喜欢这个班的老师就一定会认真喜欢他所上的课,认真负责地完成老师交给他的学习任务。反之,则不为其然。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仍然是教师保证和和谐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辅导,真诚给予帮助,让他们在鼓励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其次,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因此作为家长很多都有必要详细了解他的孩子一天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其中包括他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或者不良习惯也有可能被及时发现纠正或者及时制止。作为科任教师从学生家长所给他提供的相关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班上的每个学生,从而有效培养他们学习活动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心,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小学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教师、教材的变化以及学业的压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为了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教育者可以从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增加学习途径等方式来进行考量,以期小学教学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改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发媛.小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5(01):10-11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ZSFJ20203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