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秋
陆军边海防学院 710108
摘要:学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对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安全管理问题是影响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学校和相关部分都要加强校园安保工作的力度,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不受到侵害。本文基于对当前校园安全防控的现状,针对信息技术在校园防控体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并对现阶段校园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论述,从而达到改善其防控措施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校园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校园安全防控、应用策略分析
引言: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知识的力量和作用,并对现阶段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反映在人们对于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方式上。然而,学生们所处的校园环境其实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校园安全建设还有待完善。推动学校教育能力的升级发展,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完善来推动,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一、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现状分析
(一)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事件发生总是需要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才能爆发,校园安全隐患的产生同样也是一个道理。尽管事件的产生会有一些表现的变化,但是人们很难轻易地察觉,但是如果发现了必然要对其进行排查和干预,借助外在的力量消除潜在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这些安全隐患将会对学校师生还有相关人员带来无法估计的伤害[1]。从目前校园防控的方式来看,大部分仅是侧重于日常的专项检查和安全巡查,但是却没有制定一个较为细致化、明确化的标准来指导安全检查的程度,这也使得应急预案没能落实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使得一些重大安全隐患没能及时发现,做到防微杜渐,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传统模式下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管理人员对于隐患情况无法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使得具有危害性的安全隐患无法在短期内排查出来,等到产生影响了才引起校园安全防控人员的重视,这也是目前校园安全防控建设中的一个较大缺陷。
(二)安全考核方式存在不足
现阶段校园安全管理还是以结果导向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只有安全事故发生了才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没有任何用处,尽管其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但是却没有树立起相关责任人员的重大责任意识。一些校园安全隐患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凸显出严重后果,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且还存在侥幸心理,正是因为这种轻慢疏忽的态度使得很多危险爆发带来严重的后果。
此外,一些学校的校园安全防控比较陈旧落后,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足,安全宣传教育也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去。校园安全防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意识却不强,加上学校安全建设投入不足,使得两者之间并没能产生深度有效的结合,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校园安全防控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现代化校园安全防控工作之中,可以保障防控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从全方位监控各个安全死角,在认识上,可以改善潜在的安全问题,以信息化手段来扩大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2],并且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安全机制,打造安全又具有实效性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环境。
(二)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管理需要
学校需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一个既安全又健康的教育场所,这也意味着学校要不断与时俱进,以现代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建设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新型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和优化各项资源,将有关学校安全宣传的知识和有关学生信息安全的问题反馈到平台上,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学校管理的透明化、系统化,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面对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学校作为屹立于时代发展前沿的重要阵地,必须回应时代的呼唤,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改善学校综合管理和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还有相关人员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智能化安全服务保障。
(三)提高学校安全防控工作的效率
校园安全防控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策略,校园环境安全,离不开多重措施的实施,如校讯通的开设就是为了让学生信息能够让家长随时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学习的状态,身体的情况等,校园各个角落的智能摄像头的安装,也是为了保障学生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联通信息网络平台,将有关校园安全防范的视频在学校中展播出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三、校园安全防控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构建和完善校园网
校园网络的建立是学校和学生实现实时互动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内容和制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校园网站一些相关的安全保障信息以及一些安全防范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现阶段校园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加强防范的能力。此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能加深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交流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推动家校合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学校也要积极关注当前学生容易受到伤害的信息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用上网意识,引导学生要注意网络各种交流平台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学生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二)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要及时
我国校园管理工作中,学生个人信息的录入是学校实时追踪学生信息的有效途径。当前智能化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宿舍、校园出入点,都已匹配了高级的人脸识别设备,通过学生在信息系统中将个人信息录入,认证成功便能顺利实现信息的传输。此外,还能够与电源系统相互连结,如果学生离开宿舍,那么宿舍就可以感应到并自动断电,学生回到宿舍便恢复供电,从源头上将用电安全隐患切除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限定宿舍电压功率,防止学生应用大功率电器,此外,如果学生应用违规电器的话,还能够自动监测到并且切断电源。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里头对师生安全造成伤害,制止了学生不恰当的违规行为产生的安全隐患。
(三)学生行为信息的采集和录入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项行为,录入学生上课的信息同样是校园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3]。学校可利用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资源,根据防控需要安装相关的管理服务平台,利用相关的监测和签到软件,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签到软件能够定位学生所在的地点,学校作为监测者,能够对监测对象的各项行为加以掌握,如果发现学生在上课时间并没有出现,那么就可以及时记录,相关的教育人员就能够针对此种情况对该学生行为进行处理和教育,防止学生出现意外事故。
此外,信息技术手段还能有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学校开放的门户网站中的互动交流版块,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学校也可加大宣传力度,对学校当前应用的信息资源进行细致的宣传和介绍,引导学生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将自己的问题反馈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防控应用信息化技术,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还有学校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的,同时也是让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来助力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到学校管理建设的各个环节。此外,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三方能够及时有效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学生反馈之下,校园安全工作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崔维波 . 高校安全管理与风险识别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19(3):234.
[2]王开, 何铮.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 大众科技,2019, 21(1):97-99.
[3]尹盛祥,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安全建设种的应用分析[J].决策探索(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