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为例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王梦霞
[导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是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王梦霞
        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学院   济南   250107
        摘  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是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情景,以此来训练学生设计、开发、建立数据库系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专业技能。
        关 键 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潮流引导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抓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创业,创新与创业综合起来组成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不够,没有更好地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通过通识课、讲座、名人轶事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思想的渗透。通过“专创融合”可以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1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通过梳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传授给学生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依托于项目,比如通过教师申请的项目或教师的大创项目,学生参与其中,进而在项目的实施中依据实际的需要,面向学生,举办创新创业相关培训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锤炼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3)依托于专创融合,也就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是,在融入过程中,专业课教育中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相应学科的通识教育中,而并没有在专业课的教育中真正的渗透创新创业的思想。
        由此,可以得知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虽然融入实验教学,但是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无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说到底,只有依托专业课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改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质量,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接下来,就以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来充分挖掘该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资源,通过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2 基于“专创融合”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立足于专业教育,突出专业特色,强调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专创融合”教学理念要求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培养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课程教学秉持以“立德树人、双创贯通、能力本位”为宗旨,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从四个维度设计培养目标,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有机融合。
        知识: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SQL进行数据库应用开发;掌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相关技术。
        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优化能力;具备解决复杂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运维的能力。


        素质:树立IT职业人的敬业精神,培养具备数据库应用和管理所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2 课程设计思路
        立足数据库工程师角度,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一主线、三阶段、四实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数据库开发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课前认知、课中演练、课后拓展”三段式教学;实现考核评价多元化、课堂反馈有效化、第二课堂丰富化和项目研发真实化。
        该模式坚持学生中心,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施项目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课-赛-证”融通的多元评价,打造师生高效互动和深度学习的新型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2.3 课程内容
        依据数据库工程师岗位职责和要求,课程内容选取为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概念、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性能分析与优化、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模块;基于新工科和信息产业发展对数据库应用和管理的要求,引入智能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前沿技术;借助企业和学生创新团队将真实项目和学科竞赛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围绕民族软件产业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科技报国和大国工匠精神。
        3 教学组织实施
        以企业数据库项目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整合、重构为5大模块,13个项目,共64学时。
        项目任务采用“认知→明确→实施→评价→拓展”的五步递进式教学过程,细粒度控制全过程。
        课前认知,以企业数据库项目为载体构建情境,学生线上完成情境的认知。
        课中演练,以面授和线上师生互动方式实现“明确→实施→评价”三环节,翻转课堂检查课前效果,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分组实施任务,教师重难点剖析,师生对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与企业工程师互动交流,成果检验;对学生课下学习进行过程控制;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平台实现能力转化。
        4课程评价
        提高过程性考核比重,不仅注重线上学习和课堂互动表现,增加项目阶段和创新考核。线上学习(10%),基于师生共评的项目阶段考核和验收考核(20%),线下课堂表现与互动(5%),创新考核(主要考核竞赛获奖和职业证书,5%);检验学生自主开发能力的课程设计及答辩(20%);笔试考试(40%)
        5“专创融合”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数据库工程师岗位工作流程重构课程知识体系,通过企业项目落实项目式教学,各小组完成项目的阶段和验收考核,提升了学生数据库开发能力。
(2)师生多维互动。借助学习通,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深度讲授和引导讨论,适时无缝融入思政,形成了师生一体的深度学习课堂。
(3)学生成果丰硕。获批大创项目25项,学科大赛获奖35项,发表论文28篇、专利8项、软著15项,数据库资格证书获取率35.6%。
参考文献:
[1] 曾琦斐“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 理性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6):21-24.
[2] 曾秀臻,李亚昕.论高职“专创融合”的课程选择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7):64-70.
[3] 张如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专创融合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究[J].今日财富,2020(24):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