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热孜瓦尼姑丽·热合曼
[导读] “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家陈鹤琴认为

        热孜瓦尼姑丽·热合曼
        新疆疏勒县牙甫泉镇13村幼儿园,新疆 疏勒844208
        【摘要】“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不仅是好动的天性和游戏带来的快感,也与幼儿的能力发展息息相关。自主游戏,它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为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有老师说:要管住手管住嘴,于是孩子游戏时教师一脸茫然;也有老师说:都不说不做,总感觉不对劲。于是教师不知所措。那我们老师到底要不要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进行回应和指导呢?我认为自主游戏幼儿在家里也能自由自在地玩,幼儿也能自然地发展,然而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业人士,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比自然状态下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家玩和在幼儿园玩的区别在于质的区别。
【关键词】幼儿  游戏活动  自主性   能力发展
【正 文】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自由、自主、快乐便成了自主游戏的最大特点。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和回应可以是在语言的状态下像抛接球似的显性地进行,自主游戏则不相同。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动作、行为、困难、与同伴的冲突、矛盾,甚至幼儿的所思所想等,都是教师回应的要点,那教师该怎样回应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呢?
        目前对于自主游戏中教师的回应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回应时机不对,我们都知道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回应,可是如何是适当?没有统一的标准。于是有的老师不知道何时是适当的时机,有的老师怕对幼儿进行干扰便不敢回应,等到游戏结束,等到幼儿失去兴趣,也没任何回应。有的老师在需要时错过了回应,在不需要时过多回应,导致打击到幼儿积极性。
        二是盲目回应,对幼儿游戏带来干扰。老师知道幼儿游戏时要进行适当回应与指导,但是盲目介入回应,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三是回应不当,破坏幼儿游戏发展。我园的自主游戏通过户外自主运动区和“生活场”区域活动
        动室等途径创设了“乐呦呦小镇”,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愿望,还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给孩子一个自然生长、自主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因此我园将形成一套园本化的自主游戏组织与实施策略,提升教师自主游戏的介入回应方法。我在这样的背景下,专注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梳理了以下五种策略:
        一、语言支持
        1.简单提示:
        教师通过语言的简单提示,引发、触动、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纸盒拼图游戏是教师在比较宽敞的场地上,用线条勾画出一个不规则的大图形,并提供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盒子把图形填满,从中感知盒子的图形形状与面积的关系,练就观察和判断力。皓皓像个小搬运工似的每次都喜欢搬起几个大盒子,没几下就把图形填满了。老师问:“皓皓铺满了吗?”皓皓:“满了呀。”老师:“你能用更少的盒子把他铺满吗?”皓皓:“能!”老师的一句语言提示引发了皓皓进行新的探索、体验和挑战。
        2.询问了解:
        小一班的娃娃家每天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只是小班的幼儿游戏水平相对中大班的较为薄弱,互动较少,多位个人的平行游戏。可有一天,老师观察到娃娃家的氛围比平时热闹,孩子们说是宝宝的生日,大家在忙着给宝宝做生日蛋糕,还唱起了生日歌呢。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语言支持,第一种是及时提示,第二种是延时回应,及时或者延时都是回应的时机,教师可根据幼儿游戏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材料支持
        1.及时支持
        自主游戏中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作用于材料和环境,积极互动、建构体验的过程。

那么幼儿喜欢游戏材料吗?和材料互动情况如何?教师需要通过现场的细致观察与适当回应,使得材料真正成为引发幼儿探究愿望和行为、助推幼儿思维进程和发展。
        2.解读调整
        自主游戏有时也蕴含了老师的预设在里面,材料对游戏的作用是引发和诱导幼儿游戏行为,怎样的材料会诱发怎样的游戏行为。所以游戏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反思自身,调整游戏的材料。
        三、参与互动
        1.游戏对话: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与游戏中的幼儿对话,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记得有一次我在大一班听区域游戏,期间我被“腾飞社区”的“居民”拉“社区”做客。
        2.角色加入:
        教师扮演角色参与、支持游戏。几名幼儿想表演故事《孙悟空打妖怪》,互相约请,商量后发现少了一个角色:没人扮演妖怪,游戏无法进行。这时老师发挥专业特长,披上一条纱巾演绎了一位美丽的妖怪,游戏顺利精彩地进行了下去。从此有更多的女孩子也愿意加入表演妖怪的队伍里。
        3.平行游戏:
        教师和幼儿玩同一种玩具,但两者之间不产生互动,也不干扰幼儿的游戏,目的是为幼儿提供示范。这种方式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示范,幼儿可以在无意识中加以借鉴和采纳甚至迁移。
        4.故意装傻:
        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明知顾问、故意装傻,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发幼儿思维的火花和行为的创造。
        四、经验拓展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缺乏,受已有经验的限制,有些游戏并不能如鱼得水得顺利开展,老师通过信息等支持,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五、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是自主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汇集各种有益信息,并经过分析、综合、梳理、提升等现场处理,形成新的经验与认知,从而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分享评价的功能有时可以使个别幼儿的兴趣变成大家的兴趣,有时可以使儿童的随意操作变成有意的探索,有时会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还有分享游戏的感受和体验。
        六、创设交往环境,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合作的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一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有许多自由交往的时间,在早上入园、午饭后散步、离园前的夕会,让他们自由交谈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教师给个话题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自由交谈。在这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就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二是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进行朗诵童谣、诗歌、讲故事、阅读讲述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三是创设区角,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良好的区域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语言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看、听、说、练,想说、敢说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区角都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例如:表演区里孩子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唱、跳、朗诵。在阅读区里尽情浏览自己喜欢的书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美工区里制作或者绘画,活动中和幼儿及教师之间的交流都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创设好区角,在各个区角活动中渗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笔者所在的学校,定期给家长进行开放日活动,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这样使得家长能够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有所了解,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将与幼儿的情谊在游戏之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上通过案例的形式例举了一些教师的回应和支持策略,润物细无声,教育贵无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说明教师对自主游戏中的回应支持要自然要含蓄,过程中看不到老师有意干预的痕迹,但其实在老师内心有架构了这么一个自主游戏回应支持的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提升幼儿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2020 年版
[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教育出版社,教育部 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