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攀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摘要:国家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新旧事物加速更替,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面对极速发展的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各种影响,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们。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还未走出社会,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刚刚结束了忙碌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一个与高中环境截然不同的环境。在这里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也对学生的心理是一个考验。大学里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而自身不重视也不敢说,导致心理状态越来越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在大学里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状态都处于正常或者是良好,并且具有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正常、积极生活。
现代社会,大学生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信息,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自身无法排解压力,所以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学会自我的提升,养成积极面对困境的性格,不害怕、不抑郁、不纠结。让学生在未来走进社会的时候能够坦然应对一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他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光影响着自己,甚至是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如果青年一代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力量去面对社会、面对世界。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好的心理素质的人也就很难好好生活。大学生不光要有智慧、强壮的身体,还要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
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90后基本已经进入职场,而“00”后大部分从小就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且受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基本上很少独自面对困难。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会突然不适应新的环境,与不同的同学相识,发现曾经优秀的自己,在学习方面好像也普普通通,心理的落差让学生产生自卑、迷茫的情绪。而自己又不懂如何去排解心中的抑郁。加之曾经向往的大学生活好像也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学习没有老师一遍一遍的监督,多数时间都需要自主安排。这让缺乏自控力的一些学生变得颓废,同时又自责自己的颓废。从而让不良的心理加剧。如今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孤僻、偏执、恐惧、抑郁、精神分裂等各种不良情绪困扰着大学生。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以及自身的原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重视。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社会压力,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竞争、面临着更加优秀的社会群体。面临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如果不够优秀似乎就追赶不上别人,这是社会带来的焦虑。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不良风气,如今是信息社会,虽然学生身处校园,但是却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信息,这其中便有许多不良信息,让正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受到诱惑,从而使得自己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大学生心理将康教育尤为重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能够应对复杂的社会,能够应对各种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2)家庭影响
时代快速发展,每一代的人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别。如今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这也造成了单亲孩子越来越多,母爱和父爱缺失任意一个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会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家庭的影响是最深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孩子的行为都受父母一言一行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在家暴、言语攻击等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自卑、冲动、抑郁。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很难适应多变的环境,甚至走入社会都可能误入歧途。而如果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成长,孩子会学会爱、懂得爱,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如何和同学相处,知道未来该如何面对。
(3)学校生活影响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但是这个年级的学生缺乏自制力,在宽松的大学环境里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自己的生活,于是刚刚摆脱高中高强度学习的学生,来到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自制力弱的学生很容易就沉迷于网络、逃课等,导致挂科,造成学生的自我的失望,从而自我放弃。加上学校里有各种各样优秀的人,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落差,曾经那个班级里的佼佼者,如今显得毫不起眼。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学校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辅导员、心理老师等老师们多方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让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的几年里不光学会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在大学里成长成为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4)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刚刚成年,对自我认知还不是特别成熟,甚至是和真实的情况相差甚远。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时候会有一些极端,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两者对学生自身的成长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对自我的认知有些片面,还不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可能会因为某一个点就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对自身评价很高,容易产生孤傲、自负的认识,但是发现和别人的评价完全不同,这是就会产生一些厌烦、自我怀疑的情绪。而有的学生对自我评价又很低,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于是封闭自己,本来可以度过丰富的大学时光,却因为自卑、封闭的心理状态,造成大学生活变成一座孤岛。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方式
(1)改变思想,重视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重视,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去关注。很多时候大家似乎觉得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重要,特别是在家庭中,父母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觉得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如此丰富,何来压力,何来不好的情绪。因此要改变大家对于心理健康不正确的看法,除了社会上需要广泛关注,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并且要与家庭相互联系,让家长了解到心理健康的知识以及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档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人才,引导学生在面对自身不良心理状态时能够正确认识,不会自我封闭,知道如何寻求心理帮助,从而解决心理问题。在解决心理问题上还要注重预防心理问题。
(2)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树立受到多方的影响。大学的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相互协助,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社会的氛围会给学生造成冲击,拥有健全人格,能够在接触社会时很好的衔接适应。在家庭里,父母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在学校中,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的文化氛围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建立,因此学校要做好价值观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成为高品质的人才,不光具有实践能力,还有高尚的情操。让学生无论是知识上还是品德上都能够很好的顺应社会,让学生面对社会的竞争能够少一分焦虑,多一份从容。让学生在这个重要的时间段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能够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健康向上。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思想政治课贯穿始终,思想政治课内容全面,政治、思想、道德等都包含在内。而这些都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相结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很难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明真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相互结合,能够能够更加针对性的提升教育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懂得爱国的同时,还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4)做到公平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的公平性非常重要。因为一次的不公平,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不满,从而从心理上以及行为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管理的公平性需要受到重视。学生在面对学校的不公平时可能很难正确面对,心理上的创伤会影响未来待人接物的方式。学校管理中,无论是选拔、评优、入党、助学金等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里成长。教育公平,校园才能和谐,和谐的校园才能熏陶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生的自我疏导
除了周围环境的帮助,学生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充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面对自己不良情绪时,能够积极应对,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通过寻找朋友、老师或者心理咨询等来排解心中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自己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六、总结
在大学的时光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如今的网络社会诱惑众多,社会竞争激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正确面对未来,心理健康出了问题,会影响学生终生的发展。国家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各方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都要去进行正向的心理引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15(16):160.
[2]武海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02):30-33.
[3]李晓.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