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张育庭
[导读]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张育庭
        惠州市合生实验学校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以及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应当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文言文新授课环节,推动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文言文;应用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对文言文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和优化。教师必须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根据不同文言文类型,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应用时机,以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思维导图缺乏重视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只强调的效率而忽略了教学质量,没有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没有基于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导致学生知识体系架构无法得到有效完善。实际上,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行文思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对思维导图缺乏重视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工作效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无法借助思维导图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教师开始尝试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但是由于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够深刻,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为了满足预期要求。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初中文言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缺乏有效互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只是将思维导图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展开,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师直接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成品,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思考,导致学生对思维导图缺乏深入的研究。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准确把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时机
        准确把握思维导图运用时机是发挥思维导图价值的保障,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新授课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时机做出判断。此外,并非所有的文言文都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应把握好课文本身的重点,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之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布置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从不同角度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初中文言文教学主要强调作者生平、文章思想情感,文章内容以及基础文言知识等等,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绘制成思维导图,优化课前预习的效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模式
        1.基于思维导图导入课堂
        充满趣味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课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世外桃源”几个字,并要求学生思考世外桃源的含义,通过互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思考“怎样的地方可以成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应该有哪些事物”。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比如有的同学会引出西方“乌托邦”的概念,有的学生会说“世外桃源就是没有作业的地方”,这些回答或多或少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相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绘制思维导图,并引出新课。
        2.讲授新课绘制导图
        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预习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之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联合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鼓励学生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并体现在思维导图中。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则应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主要的写作思路,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同样以《桃花源记》一课为例,课文第一段交代了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背景,第二和第三段交代了桃花源的整体风貌及成因,最后两段则交代了人们苦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完善思维导图。
        3.分组探究完善导图
        在学生初步构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组织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和讨论,围绕思维导图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思维导图。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积极的参与讨论,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思维导图作品,小组其他同学则应对思维导图提出修改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思维导图,帮助每位学生查缺补漏。在绘制《桃花源记》一课的思维导图时,每位组员的绘制重点不同,有的学生重视故事情节,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绘制思维导图,有的学生重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比如“缘溪行”的“缘”字有靠近和沿着等几种意思,“及郡下”的“及”有“到了”和表示“并列关系”的意思。不同学生的观点之间可以相互碰撞,从多个角度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这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时机,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融入思维导图,借助完善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麻晓飞.用思维导图开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智慧课堂——《共工怒触不周山》课例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4-5.
        [2]包彦军.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8(11):9.
        [3]赵舒兰.以图为导,促思维之花在初中文言文预习中绽放——例说思维导图在文言文预习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8(12):150-151.
        [4]王彦岩.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103.
        [5]刘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析[J].新课程(中),2019(11):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