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构建主义视角下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张家冀
[导读] 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和阅读设计为理论基础,是通过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各种影响,
        张家冀
        哈尔滨工程大学    150009
        摘要: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和阅读设计为理论基础,是通过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各种影响,分析家庭教育中的不同因素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不同影响,然后总结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就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低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构建主义;家庭教育;学习习惯

一、引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对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是他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借鉴。观察那些在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之一就是拥有优良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使他们的学习变成一种系统化的工作,使得他们能在今后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模式去进行日常的学习工作。

二、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同时参考一些现成的案例具体特点,归纳出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家庭最突出问题是:一是家长多认为好习惯养成是教师的责任;二是家长对习惯的意识比较差;三是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少;四是学生尚不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基本的习惯要求。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易精力集中地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将下节课上会用的学习工具整理好,为上课做好万全的准备,使得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
        课前预习是一大难题。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有难度。虽然老师在上课时会把课前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可是忽视了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多,在预习时会碰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使得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不佳。
(二)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听课方面,学生由于保持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时间相对短,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注意力分散,表现为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听讲时,往往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情,而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听讲时,容易分心,效率不高。
        书写方面,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较多的错别字,要不就是在书本上乱涂乱改,字迹混乱。而且他们在书写时都不怎么注重坐姿,家长和老师在这些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
        与同学相互协作情况,当下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中都是家长呵护的重点对象,所以自我意识难免会较强,不怎么爱同自己的同学一起交流协作,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三)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陪伴左右,帮他们看看题目,检查他们的作业,叮嘱他们端正坐姿,答疑解惑,家长们这样做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可是长期陪读会令孩子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依赖感,使得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在旁,他们才能安心写作业。
        学生不会检查作业。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大部分都是父母来检査的,几乎没有小学生会在完成了作业任务之后,还主动去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检查,很多情况下都要家长去说,或者直接就是家长去检查他们的功课。这方面家长应该引起重视,指导孩子自己主动检查作业。

三、社会构建主义视角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对策
        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孩子与自己父母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与父母的接触时间也是最长的,孩子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自己的父母得知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有意无意的教育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孩子道德观、价值观的启蒙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家庭中,整个家庭的风气都是由父母的行为、性格特点所控制的,然而,整个家庭的氛围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心态。所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益的家庭环境、学习氛围,家长们的责任重大。
(一)树立自主学习旳观念
        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有一个自觉学习的心态,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学习的心态并不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培养出来的。这个培养工作就需要家长们努力引导了。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父母在孩子们面前起一个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主动追求知识,让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替孩子准备好一切,事事包办。这样做的话,不但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龄阶段,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有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他们花时间去掌握。因为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是同气连枝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个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他的学习习惯不会糟糕到哪里去,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不会让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塌糊涂。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而去影响你以后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不能忽视孩子在生活方面一些好的习惯的培养,要让它们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三)准备好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孩子们的年纪虽然还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的。特别是在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单独的良好的学习空间更是必要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们准备好他们学习时的房间,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空间内自由发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
(四)不去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
        在孩子安安静静地学习之时,家长就不应该轻易去打扰孩子,打断孩子的学习思路。孩子自己在进行学习活动之时,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氛围,而不是家长在一边说这说那。此时,家长的说教起不到任何有益的作用,相反,会令孩子心情烦躁,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另外,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朋友们最好也不要去做一些关心孩子但是会影响到孩子思路的事情,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产生的影响却不如人所愿,同样还是会打扰到孩子学习的状态,使得孩子分心。

结论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优势,为他们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人们常说,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一些实际的知识更加有用,而且,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慢慢地培养出孩子们的优良学习
        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意义,了解到要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家庭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家长们也应该注意到自己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关注之下,所以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张玉.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马翔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杨宇孛.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8.
        [4]候利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D].温州大学,2019.
        [5]钱俊伟. 我国户外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及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6]高雯琴.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7]肖苑. 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家庭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