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   作者:西合道草
[导读] 成文法的制定和产生标志着社会由个人独裁走向阶级独裁的过渡
        西合道草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成都 610041
        摘要:成文法的制定和产生标志着社会由个人独裁走向阶级独裁的过渡,君主的话本身等于法律现象逐步被成文的阶级意识所取代。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表现。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吐蕃第一部根本大法,也是吐蕃王朝走向繁荣发展的象征。本文通过阅读古代的藏文文献,探讨了吐蕃《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和相关问题。
关键词:《三十六种大法》 松赞干布 芒松芒赞 十善法
  目前基于《智者喜宴》和《西藏王统计》,以及《红史》等古代政教史书的记载,当代藏族历史和法史,如土登彭措的《藏史纲要》[引用及参考文献
【1】【11】土登彭措.藏史纲要[M].民族出版社,2014:107 ]和恰白?次旦平措等编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南杰?隆英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第二卷等中写道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笔者通过敦煌文献和唐书吐蕃传,苯教,以及政教史书对比研究发现,从后弘期开始佛教政教史中存在延长松赞干布生平并把后期几位赞普的贡献都加在他一人身上的问题,然而制定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其中一个。因此,笔者认为赞普松赞干布为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芒松芒赞时期正式成文颁布。
一、 认为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原因分析
        经过文献资料的对照发现藏族史书几乎统一认为松赞干布生于火牛年(公元617),然而对死亡年仍有诸多争议。在《汉藏史集》中记载“国王朗日松赞和母亲擦邦萨哲玛颓格的王子松赞干布是祖拉妥托日年赞出生后一百九十一年后的火牛年,在香吧穆珠朗宫殿出生。十三岁时因父王驾崩从而从政为王。王位继承了六十九年。”[【2】 华尔琼桑波.汉藏史集[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140]认为松赞干布活了82年。在《西藏王统计》中“然后,那法王从政了七十年,统治疆域。像太阳的光一样把佛教发扬光大,物质财富丰满,百姓安居乐业。八十二岁铁狗年六月10日去世”[【3】贡噶坚赞.西藏王统计[M].人民出版社, 2018:181]。另外《布顿政教史》中“那国王从政了六十九年,八十二年(土鸡)年去世,与此同时文成公主把释迦牟尼佛像从大昭寺搬出来,突然间跟赤尊公主一起去世了”[【4】【12】布顿?仁钦竹.布顿政教史[M]. 西藏人民出版社,2018:240,239]说明松赞干布活了82年。《弟吴宗教源流》11-13世纪成书从中同样记载“松赞干布说我是为了教化藏族民众化身来此……十三岁开始父王驾崩,从政六十九年,八十二岁那年去世”[【5】弟吴贤者.弟吴宗教源流[M].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2:240]。 然而敦煌文献和旧唐书吐蕃传,苯教文献中记载松赞干布只生活了三十二年左右。敦煌文献《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时期的大事年表》中”狗年(公元650)......赞普祖赤松赞的尸首在琼结的墓室里供放,赞普的孙子赤芒陇芒赞驻于梅克美儿盖(??????),是为一年”[【6】【9】【10】 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M].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0:58,59,59]。另外《两唐吐蕃传译注》中“永徽元年,弄赞卒。高宗为之举哀,遣右武候将军鲜于臣济持节赍玺书吊祭。弄赞 子早死,其孙继立,复号赞普,时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7】(后晋)刘旭,(宋)欧阳修撰修 罗广武译注. 两唐吐蕃传译注[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15]。表明旧唐书吐蕃传和敦煌文献中松赞干布死于公元650年。

其次《苯教远古历史源流》中“在这个赞普时期,因宗教用在次要,所以有一段小的灭笨历史,因此赞普寿命较短,听闻只活了三十六岁”[【8】琼布?洛追坚赞.苯教远古历史源流[M].西藏藏文古籍出版,2018:60]。佛教传入青藏高原后撰写的宗教源流史,尤其后弘期写的史书中松赞干布开始神化,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来普度众生,从政了六十九年或七十年实际并活了八十二岁左右,同时把后期赞普的众多贡献加到松赞干布一人身上供人膜拜。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人们认为吐蕃第一部基础法在松赞干布时期法制定的重要原因。当代诸多藏族历史书籍中虽然纠正了宗教源流史中松赞干布去世的年代问题,但对于生平年延长而把后期赞普的功劳加到松赞干布一人身上的问题没有纠正。
二、吐蕃第一部成文法制定的年份
        根据《吐蕃法制文献整理与考释》20页的论述可知松赞干布极为重视立法,并令朝廷命官负责在指定地点收集和考察其地方势力范围中流行的各种习惯法。如令禄东赞负责考察和收集雅隆地区的优良习惯法。同时松赞干布借鉴周边王朝的法律法规和军事制度,以及社会模式。如此松赞干布为制定《三十六种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松赞干布三十三岁英年早逝,没能完成制定。《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中写道“虎年(公元654),赞普驻于美儿盖,大臣禄东赞......分芶庸,制定社会之大制度,是为一年”[] 明确说明虎年(公元654)大臣禄东赞把赞普统治下的庶民分为豪民和驯奴两种身份,并制定社会制度。然而《三十六种大法》中的《王廷衙署职官安置之十万法》里就有这条规定,其余的军事分工也是在这基础上建立,因此且可推断制定《三十六种大法》的年份不早于公元654年。另外“兔年(公元655),赞普驻于美儿盖,大臣禄东赞在高儿地(?????????),拟写法律文书,是为一年”[],这里可以得出公元655年禄东赞在高儿地拟草法律条文。一些学者认为这里制定的法律是“吐蕃三律”,但由于资料的缺失没有实证结果。笔者认为这里禄东赞拟写的法律条文是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吞米桑布扎公元641年到达拉萨,潜修三年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族语言和语音体系,结合古印度文字和古藏文创制了藏文拼音文字。此后松赞干布在吞米跟前闭关学习三年,当众臣议论纷纷时赞普令官员随他一起学习文字和佛教,并安排大臣去往各地学习和收集民间的习惯法和智慧以便制定国本大法。如此一来,松赞干布安排大臣开始准备立法时应公元647年左右。在《藏史纲要》中写道“制定法律的年份是根据《弟吴宗教源流》中的“牛年盛夏,金曜日制定”这句推断,火牛年松赞干布出生,土牛年登基。因此铁牛年最合适,如此计算便是公元641年制定。”[]禄东赞是《三十六种大法》制定中的重要人物,而公元641是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准嫁松赞干布的时期,所以这年禄东赞身在长安。因此笔者认为牛可能指公元653年,而弟吴贤者所说的制定法律很可能是指禄东赞去彭域请教牧羊老人如何制定法律的时间。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松赞干布准备制定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时间应是公元647年左右,禄东赞在民间请教立法知识的时间可能是公元653年左右,拟草法律条文是公元654,而这时松赞干布已去世四年王朝由芒松芒赞主持。
三、 松赞干布颁布的伦理道德法
        吐蕃第一部基础法《三十六种大法》虽是后期芒松芒赞期间禄东赞负责制定,但通过统计和比较发现针对当时动荡之后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弘扬佛教的目的,松赞干布颁布了藏族后期影响重大的人伦律例佛教“十善法”。“十善法”是藏族传统法律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后期统治者制定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理念,并开启了藏族宗教法律之先河。《布顿宗教史》中说道“当时听到藏族的民众不满的声音就制定了佛教十善法。并因此人们开始被佛教教化所以被称为松赞干布”[]。其次在《西藏王臣记》以及《红史》、《西藏王统计》、《五部遗教》、《藏汉史集》等诸多史书中也记载了相关内容。吞米桑布扎回到吐蕃后不仅创造藏族拼音文字,还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十善经》是其中一个,松赞干布根据其主要内容“十诫”制定了藏族第一部宗教法律“十善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