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娅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53000
摘要: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个重要板块,如何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作为语文语感派的代表人物,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振涛老师提出以加强语感训练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旨在在语感派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初中学生经历了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这有助于为他们初中的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在学习初中阶段文章的自主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自学水平不断提升,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这就达到了教学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良好效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为高中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自主阅读水平,不仅对将来他们的语文学习,而且对他们以后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助益。
(二)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教师阅读课的效率
在缺乏一定的语感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在阅读课上发表自身的见解,对于教师的提问往往不能很快的跟上教师思路,就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本身也对阅读课产生畏惧心理。而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水平有所提高后,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跟上教师思路,在课堂上也能跟教师进行有效互动,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就可以将更多知识,更多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再为听不懂、学不会而发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阅读课也不再成为学生眼中的洪水猛兽,更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1]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一)指导朗读,形成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以洪振涛代表的语感派提出的“四步语感训练教学法”中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通过感受语言来触发学生的语感,而感受语言的方法,主要就是出声朗读。学生在出声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眼前的文本,认真感受文本内容,初中教材所选文本相对于小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在朗读时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指导: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朗读指导法。[2]教师在教授朗读时,不能千篇一律,要用多种方法指导不同文体的朗读,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在指导冰心散文诗的《荷叶·母亲》的朗读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同学们配乐单独朗读的方法,指导他们用轻缓深情的语气,结合伴奏,来感受本篇文章的情感。而对于曹操的《观沧海》,可以使同学们全班齐读,在全班同学嘹亮的朗读中体会本首诗歌的气势和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通过对不同文体不同朗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描写对于抒发情感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朗读不能一闪而过,培养语感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3]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一次朗读中就体会到课文深意,要想培养学生语感,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咀嚼课文情感。反复朗读也并不是重复的机械性朗读,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互读,四人小组评议朗读,互相批评指正[4];教师也可以在设计朗读环节中尽量给每个同学机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从而使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为培养语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广泛阅读,领悟语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在广泛的阅读中增强自身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自身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初中语文课本选有各种文体,各种类型的文章,在学习文本中学生可以逐渐找到语感,提升阅读能力。但是想要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感,仅仅只靠课本上的文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逐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其次广泛阅读并不是放任学生无目的的散漫的阅读,教师在教授完某一单元时,可以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或者经典篇章,让学生展开阅读;或者可以根据指定主题,让学生从符合这一主题的文本中挑选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在同类主题文本的大量阅读中,学生的语感将会稳步提升,在再次遇到同类主题的文章篇目中能提升一定的敏感度,从而增强语感。
(三)深度品味,加深语感
这个部分就是要让学生在整体感受语言,初步形成语感的基础上,进入深度分析,教师可以抓住一些语感因素很强的语句或者语段[5],借助语言的知识,联系社会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语言,从而进一步加深语感。学生经历了广泛阅读和反复朗读之后,想要让学生的体悟能力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对重点的内容进行详细赏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抓住本篇课文的品味点[2],比如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部分;文中用到好的表现手法的部分;文中与课后习题对应的部分等。抓住这些品味点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也可以培养学生看到一篇文章能够迅速抓住重点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语感。而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品味点之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品味才是关键,教师必须根据本篇课文的语文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时候,开头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要求学生读两个“盼望着”的时候语气不断加重,品味两个“盼望着”中含有作者焦急喜悦期盼的心情,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语感,感受作者情感。
(四)注重实践,习得语感
这个部分就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的段落,交流语感心得,然后通过撰写语感随笔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神妙,洞察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换句话说,这也是个以写促读的过程。以往教学往往是以读促写,其实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的过程,获得对语言的真切感受,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感。通过在写作过程中的练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语感的薄弱之处,然后反过来去阅读,这样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感的习得和提高。初中学生撰写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考试作文,也可以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写一个文化宣传标语;写一段建筑的介绍词;写一次活动的开场白;一次国旗下演讲的演讲稿等等。通过多种写作的参与与实践,学生更能快速深刻的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才能面对阅读时从容不迫,不产生畏惧心理。同时,语感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提升能够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作者简介:张冬娅,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参考文献[①赵焕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J].汉字文化,2019(23):64-65.
②高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3):95-96.
③张俊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纵横,2020(34):127-128.
④彭美兰.培养语感,促进语言积累[J].语文教学,2016(08):190-191.
⑤陈连枝.试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感培养[J].课外语文,2021,20(16):7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