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紫荆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53000
摘要:现如今,大语文观是近些年来语文教育领域所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高中语文属于高考中的重点科目,顺应新高考背景下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过去传统应试教育所打造的机械重复的课堂模式,逐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合理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开展能够提升其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各类活动,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以期望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语文观;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
所谓“大语文”即“大语文教育”,是由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一种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基于“大语文观”,任何事物都可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任何事物也可为语文教育服务。高中语文学科“课前五分钟”的活动,是指利用在正式上课前的三到五分钟之内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既定或未定的活动主题之下,自主选择活动开展的内容,以口语化表达、播放影视剧等形式来展现自己各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并通过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形式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足,这增强了语文教育的宽泛性,也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活动方式
(一)、分享典故
同学们根据要学的课文,提前找到故事的典故,在课前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对课文的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荆轲刺秦王》中,同学们通过对典故的了解,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更能深刻的把自己代入其中,体会荆轲刺秦的动机。了解到荆轲强大的爱国情绪和伟大的民族责任感,这样就能在语文课堂上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双重教育。
(二)、影视导入
通过多媒体教育,在网上搜集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增强语文课堂的代入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例如,通过观看电影《飞夺泸定桥》,同学们能体会到当时红军的艰辛和壮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体会到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地红军精神与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书籍推荐
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筛选的,其内在逻辑性和具体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挖掘空间。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使同学们更能了解到故事的来龙去脉,例如,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节选中,通过对《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体会其中完整的人物形象,历史背景。
二、高中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尽管每堂课前只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展示,但教师依然要严肃对待,严格要求,提前设立好详细的进行流程和评价机制。活动前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对学生演讲当中的内容选择和语言流畅度等较为专业的方面进行简短的点评和指导,而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需要能够建立起密切联系,在台下的学生需要能够通过别人的分享得出自己专属的收获和感悟,台上的学生需要能够清晰生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可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能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如果想要清晰准确的讲述所要表达的内容,输出自己的观点,往往要求学生在前期做出充分大量的准备,例如在分享书籍的时候,前期
肯定要先将书中的内容自己通读一遍,了解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的故事线或是作者想要传达出的观点。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文相关的典籍资料,极大地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能力。
(二)、表达能力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导致许多学生更倾向于书面形式的表达,而羞于在人多的场合开口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课前五分钟的锻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上台的恐惧。学生们在课上分享收集的资料,有利于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三)、熟练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多媒体在当今学习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简易PPT图片等的形式找到更好的方式传递给大家,搜集影视作品、制作PPT等途径,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四)、文学鉴赏能力
在课前五分钟,可以做一些走进课本内容的名著赏析、文章分享、时政分享,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也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一种体现。同学们在分享典籍,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为今后的思想道德建设铸造良好的根基。
三、高中学校要完善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完善相关的评价制度,不能把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要把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相关的精神的内化程度、思想水平的高低以及他们的创新合作能力纳入评价范围。这样的评价制度才能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完成对学生的评估,教师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学反馈。有利于高中生的更好发展。
(一)、尊重学生主体
构建完整语文结构高中的语文课文只是表面上看着像是一篇篇单独的文章,其实这其中真的含义是包含在文章中以文章为主要载体的语文中的中学生,目的是构建一个较为完整语文整体的结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整体的知识就可以大体地整合成一个包含基础知识、古文、文学常识、现代散文、文学鉴赏、写作方面等六个小的分支所包含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图。因为此阶段正是很多学生处在高中文言学习的开始,老师门可以用黑板将文言知识点展示出来,可以让高中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记忆。
(二)、重视学科规律,推动课外学习迁移
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在大多数的学生完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之后,就可以让他们知道知识总表的存在其实是很有很大地必要的。他们能够将自己未来所要学习的一些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规律地归纳,然后在进行有意识地靠向接近总表然后进一步进行完善补充,因此就可以构建许多科学而极具个性化的总的图形和表格。因而,教师引导方式就需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往往体现的表现来源于他们课外各项素质的养成,用先前的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斯克的话语来表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四、总结
适当的加强学生们课外阅读,是时代对语文需要的呼唤,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成功的一些经验。在我们的很多的语文教学当中,需要认真地在大语文观的引导之下,把很多的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导的轨道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旨在努力创造课程的联系、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多种的语文学习的实践的活动,拓宽我们语文学习重要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运用语文,丰富知识点,为社会培养很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祥圣.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J].教学与管理,2010,(11):265-265.
[2]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22):362-363.
[3]谌敏.高中语文应树立大语文观[J].现代职业教育,2016,(15):35-35.
[4]张尊华.确立大语文意识创设大语文情景——开拓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J].语数外学习,2012,(4):6-6.
[5]刘中奎.高中语文课堂“课前五分钟”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7(9):23.
[6]吕雷.课前五分钟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1):34.
[7]曾荟茹.合理利用语文课堂课前五分钟[J].语文课内外,2018(19):74.
[8]马桂芝.应重视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