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吴胜欢
[导读] 开展语文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基于深度教学的理念,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吴胜欢
        云南省富宁县郎恒中学   云南   富宁  663411
        
        摘要:开展语文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基于深度教学的理念,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目的。在开展语文深度学习时教师要围绕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提出问题等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初中;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特点在于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习时能够掌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等。这也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形式,因此要开展语文深度学习就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与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思想为主导。教师在授课中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去讲解教学内容,而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并且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度,采用灌输式开展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较差[1],长时间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不能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学生思维能力较差。要改善这一教学问题,首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在课堂中使用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呈现文中描绘的情景,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领略济南冬天的美,进一步掌握修辞手法的使用方式。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使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教学,如教师提出话题“你认为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为寒冷刺骨、白雪皑皑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现济南的冬天?”,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纠正,使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使用方式。在上述教学方式中,教师使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互动交流环节
        要使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思维能力等方面,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由于讲解较为细致,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太少,教师不能充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也就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要改善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就要注重在教学中增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增进师生和谐关系。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例如:在“雨的四季”的教学中,教师可增设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的特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之间到讨论中,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如学生在讨论时对“作者从哪些感官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的特点?”这一问题并不是很理解,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田的果子....”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感官感受的空气?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引导性、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重难点。
三、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初中语文文章中包含了较多的修辞手法、写作方式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2],学生只有完全了解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各个知识点关联起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能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从而建立知识结构,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动物笑谈”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与动物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三个有趣的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提出问题“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这些语句中表达的作者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并梳理文章结构,如“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帮助建立知识结构,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开展深入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学目标,有目的的开展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合作所探究以及引导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并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继珍. 核心素养背景下探析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策略[J]. 新课程, 2020(37).
[2]宋磊. 浅析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 2020(4):3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