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李玲
[导读]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
        李玲
        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646000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更是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增加自身文化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中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中 渗透传统文化 措施探讨
引言
        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育教改的一大着眼点。传统文化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融于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提升、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激发、传统文化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更需要具体策略的支持。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方面要让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另一方面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扎根于语文教学实践。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文言文的背诵和生僻字的释义,更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实际提高,以及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深刻认识。对名家名篇和精选古诗词的教学,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出师表》《曹刿论战》等篇目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论证思维严谨性的锻炼;在教学《归园田居》《次北固山下》等篇目时,应带领学生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知识和艺术的多重熏陶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在初中这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语文从一个文化学科升华为精神文明的灯塔,充分发挥知识对人类强大的影响作用,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甚至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其创造出的艺术瑰宝,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活跃思维,从而实现对语文的深度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结合阅读文章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了文章的分析、语言表达的分析以及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分析和体会。在这三个主要的部分中,传统文化主要可以与第二、三个部分进行结合。语言表达的分析主要涉及的是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章中句子和整体结构学习来掌握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总结现代文特定体裁的写作特点之后,将其与传统的这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如现代的应用文与古代的应用文的写作特点的对比。在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应用文的类型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对传统知识的了解,增加这一方面的积累,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和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而在情感价值观念分析的部分,教师则可以在讲解阅读文章所体现和表达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引申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延伸或者是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人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且践行这样的价值观念,实现心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为了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综合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不仅增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提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信息化设备的辅助,引导学生增进对于知识的理解。作为初中学生而言,本身的好奇心相对较重,对于新鲜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快。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将我国传统的文化故事以视频故事的方式进行播放,一方面增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的学习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三)于课下强化学生对语文传统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不应局限于初中语文课堂之上,更应该落地于语文教学课后训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理解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如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前后相关的片段,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以及红楼梦的现实环境,对于课本的理解会更加全面与深入。教师平时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该借助图片、语音、文字等展示经典读物,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读物的阅读兴趣,自觉拓展阅读。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实现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阵地的迁移。相较于传统的知识学习,校园活动的参与体验带给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更为深刻。以传统节日诗词为例,组织开展校内各种竞赛活动,比如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竞赛、诗词朗读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当前,很多学校推出了国学经典教育,就是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的教育产物,有助于学生透过国学经典感悟人物品质,提高道德觉悟。
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学科,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涌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105-106.
[2]马建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29):113-114.
[3]宗福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