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云
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摘要:
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段适应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
针对新入园幼儿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本文作者根据教学理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本文主要从入园前的和入园后来谈。
关键词: 新入园幼儿,尽快,幼儿
引言:
现在的幼儿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几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的教育也出现了不一致现象,因此当幼儿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如大哭大闹,孤僻少语,拒绝饮食,坐立不安等等。从心理角度来讲,其实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幼儿刚从家来到幼儿园,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对爱的需要,离开了整天围着自己转的亲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加上集体生活的约束,让他们失去“安全感”,对家人爱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出现情绪低落、紧张、害怕、胆怯等等不适应的情况。
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不仅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让幼儿快快乐乐地上幼儿园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入园前的准备
1. 家访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孩子入园前去做个家访,家访的益处很多:首先家访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常规,让家长事先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倾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在家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加深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在入园时对你有种亲切感,从而消除了孩子的焦虑情绪,让孩子觉得来幼儿园是一种乐事。
2. 组织有趣的亲子活动
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各种活动来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因此入园前,我们老师可以组织自己班上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园玩游戏,让孩子事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自己的老师和班上的小朋友,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通过一次次的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慢慢的爱上幼儿园。
二、入园后
1. 布置温馨的环境,稳定孩子的情绪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
如我们可以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宠爱的汽车、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放在娃娃家,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觉在园如在家,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2. 面向全体、给予真爱、坚持不懈
幼儿刚来园,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胆怯的,那我们的老师就应给孩子多一点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从而缩短孩子与老师的心理距离。
1)早晨入园主动与幼儿问好,多抱抱亲亲幼儿,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真的爱他们。记得我们班一个叫黄欣雨的宝宝,刚来园时,天天抱着玩具电话叫“阿婆,来接我……”,边倾诉边哭,无论老师怎么哄,开展有趣的游戏她都不搭理,有一次我偷偷的亲了她一下,她便对我说:“这是阿婆亲的,不是你亲的……”尽管她这样讲,但我还是坚持每天都亲她一下,后来,我上班时她主动跑过来亲我一下,还有礼貌的跟我说:“老师你来了。”,宝宝这样的表现不就是我们老师所期望的吗?
2) 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家的一些习惯。幼儿刚来园,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在家的一些习惯,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净化。如午睡时有的宝宝需要老师慢慢拍着睡的,有的要抱着自己的依恋物睡,哪怕是一床毛毛毯,一个小毛绒狗,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3)尽快记住幼儿的姓名,也可以直呼幼儿的乳名。记得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的名字我记了好久都没记住,可是我知道她的乳名叫笑笑,刚来时,她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女孩,从不与老师交流,也拒绝老师的亲近,一次,她在哭时,我问了她:“笑笑,你怎么啦?”嘿,她马上不哭了,抬头看着我,她的眼神告诉我:“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乳名呢?”慢慢的她很喜欢我了,时不时地就跑过来告诉我她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
3. 收集音乐资料,让孩子动起来
刚入园的孩子不宜长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因为安静的环境会让孩子容易想起伤心的事,特别是自己的家人,搞不好就会顿时大哭大闹起来,这时如果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带动孩子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孩子的情绪会好很多。在我们班有几个宝宝特别喜欢跳舞,能闻声而动,甚至是含着眼泪也要跟着音乐一起跳,一个带着两个,两个带着三个……这样下来整个班上都活跃起来了。
4.教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新生入园分离焦虑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耐心、毅力。长时间、高压力的工作,有时难免让老师产生厌烦、挫折感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所以,老师间一定要协调配合,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张弛有度,避免上火、焦躁。如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应尽快找到适宜的宣泄途径,以便更好的工作。
5.多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不适应与家长的焦虑心理也分不开,孩子在园,家长忐忑不安,时不时在门缝里或窗户外窥望自己的孩子一旦被孩子看到了,孩子会大闹情绪,闹着要出去,严重的甚至拿自己的头撞墙,边撞边哭:“我要爷爷,我要爷爷…所以作为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的告诉家长幼儿在园的种种表现,让家长在家能正确的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一条成长的必经路。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他们通过镜映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的言语,情绪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适应社会,变成独立的社会人,大人的正确指引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