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海
福建省漳州市北斗中学 363000
摘要:在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新高考背景之下,探索和研究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高中数学学科需要结合新高考和高校课堂打造的要求,尊重教材基本知识,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转变课堂教学关系,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数学学科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很多知识点较为抽象,不易学生理解,且数学知识范围广、数量多,难以掌握。针对于学科的独有特点,教师应结合新高考的背景探索、研究高中数学如何可以高效展开。教师需结合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教学目标,通过多元化、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堂设计,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夯实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育人课堂。
一、尊重高考要求,强化教材基础知识教学
近年来高考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在此背景之下,考试形式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内容的变化。数学学科作为高考必考的基础性学科,其高考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存在变化。因此老师不能因循守旧,应当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在日常练习和重大考卷命制等过程中,结合新高考的要求,针对性的制定方案和策略,比如哪些知识点出小题目,哪些知识点出大题目。
此外,教材是经过了众多专家以及学者精心设计挑选所编写出来的,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中,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将近占比百分之六十。换言之,学生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吃透转化为做题能力,在高考中将会得到将近一半的分数。[1]而新高考设置这些题目,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关注教材,不能舍本逐末,促进学生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数学方法,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再拔高训练。与此同时,新高考也在变相的对教师进行提出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必须以基础知识教学为根本,结合教育目标,可以使学生尽量全面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进而实施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比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可以借助图像、图表、表达式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解析和说明,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堂热情和教学氛围。教师应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安排学生练习教材例题以及课后习题,充分利用教材经典例题,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做题应用能力。此外,高考试题很多都是对教材经典例题的变形处理,学生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进行深入发掘,举一反三,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可以提高同学对于教材基本知识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二、探索高效课堂,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新高考也对高中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应当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应当尊重教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带有明确的新高考指向,提升学生对于新高考数学试题的关注度、重视度和熟练度,紧扣考试说明,使得学生在日常练习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习题练习和知识复习。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对于知识的命题和考查也必然会有所变化,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区分新旧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指出,哪些基本命题是新高考数学必考的,而哪些知识点的命题是用来区分区别的,以及哪些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高度关注高考数学命题走向。与此同时,教师在追求高中数学课堂高效进展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尊重学生客观的认知规律,难易有度,详略得当,对于高考重点命题的基础知识,应当进行详细讲解,使得学生熟练掌握,不能因赶课堂进度而囫囵吞枣。
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目的最主要就是促进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的解决现实生活切实的问题,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因此针对高考数学更关注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对于基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特点合理计划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切实有效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提高核心素养。例如2019年全国一卷,即以断臂维纳斯作为载体,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探讨人体的黄金比例。[2]此外,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对于高中数学的考查知识点又细又杂,而且高考题所提供的信息又多又乱,一定要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解题思路、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促进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切实提升解题能力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三、优化课堂设计,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传统教育模式弊端
新高考不仅是对于传统应试教育固定模板的突破,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多措并举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凭借习惯和经验进行教育目标设计和教学分析,教学理念陈旧,忽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对高中数学的知识讲授缺乏针对性,并没有围绕着新高考模式以及要求对教学课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将教学知识局限于基本教材,讲授知识高大空,忽略了教学针对性的目标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授课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难以得到有效掌握。在此教学模式背景之下,极易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效率低下等不良影响。
(二)优化课堂设计,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考虑高中素质教育改革和新高考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分阶段制定教学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组织性。此外,教师需对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与时俱进,结合新高考的背景进行优化和改变,适用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操作性。[3]教师可以对高考数学重点知识以及学生日常练习中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而展开针对训练,促进学生查找知识漏洞和不足,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多元化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丰富的教学情景下展开小组合作、答疑解惑等基本学习活动,积极主动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自信心。此外,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定期围绕课堂进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探索和研究,从多方面展开教学评价,同时查找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全面分析课堂开展教学成效进行经验积累和总结,为下一阶段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有效参考。
四、结语
总之,在新高考的视域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是一个长期性、技术性的工程,强调教师与时俱进,围绕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多元化、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研究分析现有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之不足,重视教材基本知识的讲授,优化课堂设计,进行阶段性、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数学创新思维,打造高效化的高中数学育人课堂。
参考文献:
[1]董元君.新高考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解析——以人教版“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15):38-39。
[2]王丽利.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4):44-45。
[3]王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探索[A].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