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童雅心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幼儿教育领域越来越受重视,

        童雅心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银河幼儿园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幼儿教育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主体,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成败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构成复杂,以及幼儿教师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幼儿教师师德面临着规范化下降趋势的困境。为了对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进一部发展,应以主体性发展为中心趋势,超越自我发展和实践内化发展。本文对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路径展开探讨,以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教育;幼儿教师;师德建设
前言:
        从小起的教育可以称基础扎根教育,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要一个开端,但却很容易给家长和老师被忽视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我国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变强大。但由于幼儿教师队伍构成依旧是不稳定,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幼儿教师道师德建设落后,跟不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教师的道德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的成败。因此,了解教师师德规范的核心,寻求相应的教师师德纠正策略,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以主体性发展为中心,超越自我发展和内化发展的实践。完善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我们有科学幼师师德素养的建设目标,这是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一起完成。
         一、现代教育背景下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教育下部分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三种现象。第一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变得淡化了,虽然是有很多幼儿教师可以教学课堂上安排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没有进行仔细观察和倾听幼儿的内心需求。第二,现代幼儿教师逐渐倾向物化,在目前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幼儿教师不再满足当前的工资收入,存在幼儿教师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社会机构兼职上。第三,工作倦怠,由于工作量大、企业负担重、工资相对较低等因素,很多在职教师失去了晋升的目标,对职业理想和信念开始丧失,师生的交流热情和兴趣下降。因此,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
         二、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完善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一起努力来完成。目前,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道路上存在这很多困境,为了更好地让完善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因此,首先需要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应以主体性发展为中心,超越自我发展和内化发展的实践。
        (一)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主体性回归
        目前,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进程缓慢,社会更加注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性水平,忽略了幼儿教师的师资师德发展,幼儿教师道德教育存在一定德缺失。

实质上,幼儿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个人”与“教师”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幼儿教师的生命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们作为“个人”的专业化发展,而且也在于他们的作为教师师资师德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道德建设应着眼于幼儿教师作为“人”的发展,充分肯定幼儿教师的主体性发展。这就意味着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作为“人”的发展,只有在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尊严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同时,幼儿教师的道德建设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和人的发展,教师要“脱去”教师这一个职业所处有的地位,合理处理自身的教师的道德失范行为,同时也要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不能简单地把幼儿教师等同于与儿童玩耍或成保姆负责幼儿吃喝拉撒,而是要更加注重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主体性回归。
        (二)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超越自我式发展
        自适应倾向是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最大困境之一,这是幼儿教师道德下降的集中体现,为了扭转幼儿教师道德下降趋势,走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困境。幼儿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的道德价值观,在道德发展中实现自我实现和超越,道德发展超越个性,去到在一个比个体更具包容性或更大的空间里。道德具有阶级性,是为所有人而建立。因此,幼儿教师的道德成长应该超越自我,使个人道德得到发展。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动或主动地行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超越自我发展的要求幼儿教师注重职业精神的追求,把自身的发展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幼儿教师要想维护自己作为“教师”的尊严,就必须要有“教师”的身份,要摒弃以教育人为谋生的错误观念,加强幼师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在化发展
        幼儿教师师德的规范却不是理解为外在的制约力量,应理解为内在品质的凝结,走进人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师德规范。也就是说开始注重幼儿教师师德,幼儿教师的道德规范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即幼儿教师的道德行为不应成为幼儿教师道德行为的被迫选择。害怕惩罚和舆论的原因,但这是一个基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必然选择。如果人们期望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过高,那么幼儿教师的言行必然会被无意中放大一点,导致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教师产生完全否定的印象。因此,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与幼儿教师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考虑幼儿教师可能面临的问题,使他们有权利和自由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认识到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下降趋势。可以从幼师教师上去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由外在向内在发生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综合发展模式避免了外部规章制度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致力于学前教育的伟大事业。
结论:
        综合上述,总而言之,强调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内在发展,必然要求幼儿教师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教师道德教育融入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高尚的道德信仰在生活世界的土壤中萌芽,无畏的勇气引领着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戈.幼儿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与对应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7):100-102.
[2]黄祉萁,陈红梅.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建设问题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8(15):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