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物理教师习题编制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王留美
[导读] 练习题编写的直接目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某个知识
        王留美
        贵阳市第五中学
        摘要:练习题编写的直接目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某个知识,练习题编写的根本目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显性的“直接目的”即题目应用的哪个知识,是大多数教师选择练习题的关注点,师生容易看到。隐性的“根本目的”即题目体现的是哪条核心素养,达到怎样的水平,不易被看出来。提高高中物理教师习题编制能力,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师;习题编制能力
一、明确“提升素养”跟“应用知识”的练习题大不相同
1.两种不同编写思路的练习题设计举例
                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列车加速度的练习题为例
            
                                        
                                        
                                        
        如图-1所示是贵阳市地铁一号线列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景,某时刻,悬吊在车上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等于30°,请计算此时地铁加速度的大小,并判断加速度的方向。我们不难看出,本题的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的应用,学生缺乏体验感。
        如图-2某人把一根细绳的下端绑着一支圆珠笔,上端固定在地铁竖直扶手上。地铁起动后的某段加速过程中,细绳偏离了竖直方向,他用手机拍摄了当时的照片,拍摄方向跟地铁前进方向垂直。请根据照片估算此时地铁加速度大小,并判断加速度方向,写明解答过程。本题是以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应用为载体,题中隐含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这是 2019 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创编的章后练习题。
        2.对两道练习题特点的分析
        由此可见,提升素养的试题编写有利于培养用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证据意识;提升设计方案、数据解释等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联系实际、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明确练习题的功能跟考试题大不相同
1.  试题与习题的功能不同
(1)试题(高考)的功能
甄别(招生选拔)和引导(指导教学)
(2)习题的功能
建构(建立概念规律,构筑知识框架)和培养(培育各种能力、养成良好态度)
(3)设计思路
试题设计思路:考你会不会?相互割裂地设问,让你不会做。
习题设计思路:怎样让你会?相互关联地设问,让你学会做。
2.  试题与习题的编排不同
(1)试题(高考、中考题)的编排
        以题型为线索,同一题型中各小题,内容混杂编排,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
(2)习题的编排
        应以内容为线索,按内容逻辑关系的编排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以内容为线索编排下,不同的题型并不影响对知识的建构。
三、明确几个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节后题是根据本节知识点进行布局的,在布局时确保本节所有的重要知识点都不遗漏;节后题的题目设计,注重题目内容和知识的的紧密贴合,是课文知识点的直接应用,避免其他因素对知识贴合的干扰;章后题的知识内容,侧重围绕着本章内容进行,可以涉及已学过的其他知识,但要避免喧宾夺主。
        关于素养:以练习题的情境和知识为载体,把高中物理学科科核心素养融在题中,完整、系统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把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要素”上,以“要素”的水平描述设计题目的情境和解题条件,运用练习题,把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落地;把“解题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学科核心养素养中可纸笔测验评价的部分,把这些素养有机、合理地布局在各层次练习题中,把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和提高考试成绩的现实目标结合起来;习题的总体设计不局限于仅提升纸笔测验能力。
        关于综合性:为避免综合性问题对节后练习题功能的干扰,节后练习题不花精力用于知识的综合应用;章后练习题可以在本章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综合应用,但一般不进行有意识的跨章综合;章后练习题可以涉及一些原来学过的本章以外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不是题目的核心内容,也不是题目的主要难度因素。
        关于题型: 题型是指答题行为,不同题型具有不同的答题行为,而不同的学习行为对应着不同能力的形成,新教材的题型设计注重培养全面的能力:有计算、有说理,有作图,有设计,有操作,学生在完成解题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选择题是很好的考试题类型,但把它作为练习题,助长了师生 “重结果、轻过程”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对于确实很好的选择题选项,把它改造成简答题,不仅要学生判断结果,还要有说理过程。
        高中物理的练习题设计,应把物理知识跟与实践情境的关联作为重要的目标,把物理知识和日常语言、生活器具、工农产品、娱乐活动、观光旅游、生态环保等实践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物理学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物理系教材习题设置特征分析》
[2]《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练习题设计》黄恕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