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敏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 要: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培养他们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他们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论文根据国内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的管理与教学现状,针对大学物理的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一些探索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 现状分析 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
引言
物理学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而当代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上课时学生简单地学习了课本中的定理、定律、原理及概念,并以应试为目的,教师注重考试知识点的讲授,学生为考试而学,“60分”或者高分成了学习的动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学生热衷与专课的学习,更加忽略了大学物理基础课的学习,另外,很多学校教学条件落后,物理实验教学设备老化或者欠缺 特别是演尔实验的忽视,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操作训练。
一、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知识体系。但是,目前理工科大学物理的管理与教学等方面还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出于对于整个物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考虑,绝大多数大学物理教材都是以经典物理为主,近代物理为辅。经典物理又主要分为力学、振动和波、热学、光学、电磁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各自独立成章节,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教材内容比例分配上,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差距很大,经典物理占到八成左右或更多,而且大多是21世纪以前的科研成果,很少从当代物理学的角度出发,用现代的知识体系组织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思维大多还是停留在中学阶段,使学生错误的认为大学物理相对于中学物理只是多了微积分。有些高校还存在着压缩大学物理课时量的现象,导致近代物理部分没有时间讲授,使学生对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少,与现代物理和现代科技发展严重脱节,而缺失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2、国内大部分的大学物理教程较多地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介绍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得教材语言风格学术性较强,缺乏趣味性。又由于物理知识体系和全校对公共课管理的机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课,教学手段也很单一,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及对比,学生很容易把课程内容按照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几个独立部分来学习,让学生感觉课程内容很杂,公式多、定理定律多,学习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就不高,从而降低学习期望与热情。
二、对大学物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建议
1、大学物理和数学的结合
相比于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在大学阶段有着较大提升,需要用到部分高等数学知识(例如微积分知识)。尽管大学物理课程大多于大一下学期(及大二上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于大一上学期学习完高等数学(上),已经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结合实例的情况下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 ,不仅学生们的高等数学知识需引起老师们注意,某些初等数学知识亦需老师注意,某些数学定理,例如:在推导驻波公式时用到的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外加引导,并放慢授课速度。
2、适当对讲授内容做出调整
对经典物理部分进行适当处理,删去陈旧部分的内容,与中学物理内容重复的知识点在讲授时一笔带过,将经典物理与近代科技发展联系紧密的知识作为重点讲解。增添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近现代物理知识,把科学技术成就和前沿课题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阅读材料融入教材中,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最新发展。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教材来不及更新的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在应用上也与时俱进。这些都将势必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从专业出发,因材施教
从大学物理非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对理工科中不同专业的班级采取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注重各部分知识的联系,以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为主导,完整而系统的讲述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给予教师一定的课时支配权,以更好的满足所教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引导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大学物理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是一门重要课程,要想上好该门课程,需要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付出相当的劳动,不断地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不停地研究,才能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论文结合笔者在大学教学及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孙红辉,徐军,沈晓芳.大学物理教学理念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44.
[2]任丽平,杨明智.大学物理 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109一l12.
[3] 候德亭,柳青峰,杨华等.抗议期间提高大学物理线上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0,30(03):11-15.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秀敏(1985—),女,汉族,河北邯郸市人,讲师,理学硕士,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研究方向:大学物理和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