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黄丽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的之上展开

        黄丽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五实验学校  5517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的之上展开的,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方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的创新之举,因此,学校以及老师要大力鼓励创新意识在小学课程的开展,将课本知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共同促进小学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重建数学教学的新理念,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肩负新世纪重任的人。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总会发现以下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学习效果较为低下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还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此时,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有利于改善这样的问题。当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的时候,教师就会不断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不断地与时俱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工作之中。因此,这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创新教学内容,这在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这种不同学科进行横向交叉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1.提倡教学民主,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情感交流的气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小操作、小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整理、概括等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第三,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增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2.开展小组合作,创设创新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对每节课的重、难点和知识点都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把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采取自改、互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争议。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氛围。
        (二)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智能开发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彻底改变将学生作为知识“容器”的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激趣、启思、猜想、设疑、解惑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采用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质疑问难式等多种形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5/6。这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做法是将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有的同学却能想到把他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还有的拿“一半”作为中间量来比较,认为3/7不足一半,而5/6比一半大,所以说5/6>3/7。后两种想法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我常把学生自己归纳的或“发明”的一些细小的运算定律或规律,“牛顿定律”一样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来激发全体学生追求创新的心理需求,形成一个互相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创新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发明”并不是那么神圣不可攀的,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不们的脑中进现。那星星的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及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想到用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及面对生活难题时,可以通过对之前知识的积累进行一个合理的推理猜想,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难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质疑精神,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创新能力本质上就是国家及企业的发展力,而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形成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138-141.
         [2]陈金龙.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31):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