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初级中学校
摘 要: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能否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尤其重要。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老师能否用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激发兴趣,科学思考、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改革发展方向。课堂中怎样用问题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提问技巧,初中,化学教学,有效问题
一、初中化学目前的教学基本情况
(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近年来,国家针对教学改革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素质教育在学校中逐渐渗透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对自己想法进行试验验证,有困惑的知识进行开展小组学习。这些新的课改精神在部分学校得到落实,教学效果明显好转了。但是还有很多地区和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学生习惯了老师将知识点写总结写出来就行了,只需要背诵即可,时间久了,学生会对发现的问题置之不理,不思考,不行动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现在许多的初中学校不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形同虚设,导致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停留在书本知识的阶段,没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三)部分化学课堂缺乏活力
长期以来,部分老师还沿用原来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善于寻找课程当中的互动点,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化学本身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没有体现出它的互动优势,使得学习的内容不能回归生活,使得原本应该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环境变得单调、无趣。
二、实现有效提问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学会在自己的课堂上用精心设计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来把教学重难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要具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既不能过于直白,又不能太偏太大,要将问题设计得具体、详细、难度适中,同时又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锻炼学生思维。
(二)问题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使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例如,在讲教学“磷的单质”一课时,我首先展示了取出红磷,再取出白磷,然后提出问题:红磷和白磷是两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问题提出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问要掌握时机
在化学课教学中,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们了解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之后,学生对二氧化碳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此时,再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正是时候,所以,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我会设计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比如,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那么,二氧化碳在用于灭火,还可以用作科学探究,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纯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会很愿意进行下面的学习。
(四)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使每个问题都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随着问题认真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我们提问也必须要因材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会使溶液变红,如果此时直接问为什么二氧化碳使石蕊液变红学生一定会很糊涂,但是,如果像教材中设计的那样,先让学生观察醋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再观察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蕊变色,最后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先喷水,再放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小花变红。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问:哪一类物质可以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使石蕊变红吗?为什么二氧化碳和水接触后可以使石蕊变红?这样设计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既可以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回答,又给大部分学生逐步思考的提示,使提问的有效性增强。
(五)通过实验提出有效问题
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材设计的实验之外,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同时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辅助教学。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实验,比如,铁和硫酸铜、铁和硫酸镁、银和硫酸铜等,提出问题:为什么铁能和硫酸铜反应,却不和硫酸镁反应?为什么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而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高水平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出在“点”子上,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