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高天源
[导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高中德育课程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线和途径

        高天源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 广东 肇庆 52640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高中德育课程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线和途径,"互联网+"的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当今我国高中德育课程教学的一种整体性趋势,面对此类现状,教师和家长们均应积极尝试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将网络化、信息化的沟通和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德育工作中,从而真正地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德育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高中生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当代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八大基本发展理念: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以身立德育人为先,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全面改革发展,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推进教育教学面向世界和服务个体,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严格教育学生终身素质学习,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教育知行合一,更加深刻地积极注重促进教育教学融合与资源共享。鉴于此,笔者特别针对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条件下我国高中学生品格素养教育的发展机遇与重大挑战以及其中的解决对策方案一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问题思考和实践反思。
        一、互联网背景为高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德育内容的更具趣味性
        在这种现代网络教育格局下的学校德育网络课堂教学充分地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各种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我们非常希望广大学生今后能够在德育网络上更好地通过接触和阅读理解学习到各类型的德育教学课程,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更多学生从简单地学习脱离一些传统的德育教科书来进行学习,还有效地利于学生拓宽他们的教学思维。我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手段和网来教学进行德育教学软件设计,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德育教学设计情景中可以教会每个学生自己为人做事。
        (二)德育教学内容更新颖
        网络中的大量信息补充了高中生德育教学的内容,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过时且缺乏知识量问题,从而直接拔除了教育资源紧缺的大毛病。对学生来说,丰富的网络资源能锻炼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地适宜地选择、吸收,达到教育的目的。对老师而言,在网络上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还可以摆脱死教书本的状态,使得教育效果更好。
        (三)驱动素养教育,促使高中生健康快乐成长
        基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应试化的教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现如今更注重的是如何培养一个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以促进学生长久健康发展。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施将会带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学子,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注重自身品格的发展,提高自我能力,自觉投入到德育教育的课程中去修炼自己。
        二、互联网背景下给高中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对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冲击较大
        网络上的信息海量,鱼龙混杂,既有健康的、优秀的,又有腐朽的,落后的。

部分信息对高中生的诱惑力极大,使得他们很难控制自己。尤其是对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跟风能力较强的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平台的传媒性、商业性、自发性不利于高中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互联网上的多种思想和媒体散布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影响了学生的认识,对学校的教育教化作用的发挥极为不利。这些学生主观上对教育者的安排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很多媒体平台为了牟利,而故意在网络上散播一些具有吸引力、煽动性的但毫无依据的言论和信息面对这些内容,有些尚未建立起鉴别机制的学生,往往会盲目相信,甚至按照媒体的价值观来开展自己的生活行为。
        (三)互联网中部分信息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移动互联网能够满足高中学生对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的需求同时,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影响因素,比如过于自由化的,虚拟内容,使得学生很有可能还会遗憾地忘记了对于现实社会的责任与职业道德诉讼要求,在缺乏规范和管理的网络平台上散步不负责任的语言,并受不良信息诱导成为其牺牲品。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各地和国家:进一步改善网络课程的教学环境,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教育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力度,设置一些专项经费,让更多的技术和人才到我们身边去研究和开发更优质的资源。特别是对于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关心与帮助,并加大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气。
        (二)学校:正确引导高中生使用网络
        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引导高中生学习和使用。学校要带领学生抵制不良信息。对于一些反人类、逆社会的信息,要积极引导大家进行抵制,创设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信息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坚决地抵制各种违法乱纪举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德育的工作目的。
        (三)家庭:营造优良的家庭德育氛围
        在高中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方面,和学校、社会相比,家庭更加具备其先天条件。所以家长们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将德育的发展摆到与智育教师培养同样重要的位置。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道路和德育教学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的父母就应该及时地给予正确引导,并且能够确保他们的道路和德育教学发展。另外,家长们还要以身作则,使自己的语言做法成为我们孩子学习的榜样。
        结束语: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是个长期性的工作。德育教育的整体性、层次性、长久性和渗透性关乎到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主体群策群力,努力把当代高中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振兴重责和历史使命的时代性新人!
        参考文献:
        [1]鲁珍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与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20,(27)
        [2]刘尚学.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研究.2096-0603(2018)03-00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