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张琦
[导读] 课堂观察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一种途径,

        张琦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课堂观察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一种途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其中,课堂提问是体现课堂观察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知识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引导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并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开展有效性的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有效性提问;探究
        引言:现如今小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和讲解中,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基础,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研究数学知识,同时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牢固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在观察中进行问题的理解与分析,以此落实课堂教学有效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猜测型的问题提问
        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维需要得到激发和培养,让学生能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对应的猜测,并在不断验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猜测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增强,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时,能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感知力和想象力,并在学生对老师提出问题产生疑惑时,能够维持浓厚的学习热情,期待解决问题时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这种问题的提出,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1]。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举例说明:3÷3=1、30÷3=10、300÷3=100。通过老师将数学题目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可以结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观察出以上数学题目的计算规律?其中得到结果与除数和被除数有哪些关系?在老师将数学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能够明显的观察到以上计算题目中除数都是一位数,同时被除数都是以一定倍数增长的。在学生细致的观察中,老师可以侧重于数学题目中除数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如果被除数以一定倍数的形式增长,那么在以上的数学题目中,结果也会随着以倍数的形式得出,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想:如果被除数以一定的倍数增强,那么除数不断的改变,会得到怎样的结果?通过学生的实际猜想,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细致思考老师的提问,以及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最终落实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展。
二、比较型的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设计比较型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得到最终的学习成果。

基于比较型提问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将学生本身零散的数学知识,汇聚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学习架构,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完成的知识网络,以此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够结合全新的学习体验,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时,老师就可以运用比较型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的学习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与图形平移的特征。老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观察到的图形运动有哪些?哪些是图形的平移运动?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老师当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理解不正确的回答结论,老师应当积极的引导,运用对比型的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互相对比的情况下,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如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像具有镜像的特点,那么将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会得到那些图案?通过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对比于图形的运动轨迹,正确的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作操作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图形平移知识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启发形的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巩固自身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更是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其中,启发性的提问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去获取对应的结果,并在学生自主的验证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学习的不足,以此引导学生能够加以改正,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并且,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启发型问题的提问时,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去理解与分析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新知识,还能巩固旧知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二)》时,老师可以结合物体的三种观察角度,引导学生去实际的观察物体,并让学生进行观点的描述,通过学生将自身观点进行表达时,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物体观察能够站在三种不同的角度,那么如果呈现出三种角度的观察图,是否能够复原出原本的物体形状?通过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掌握了一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就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正向学习思维时,运用逆向学习思维去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假设,并在学生将自身学习知识和学习经验转化到问题的解决时,能够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探索答案,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开展课堂问题的提问,能够促使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探索数学知识时,能够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老师多样化的问题提出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体现课堂提问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提问有效性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25):P.211-211.
        [2]沈振华. “问”出精彩课堂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7(2):8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