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军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适应新高考下“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育教学组织基本形式的转变,对各个层次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满足,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化学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跟选修课程等等三种课程设置举措,进而有效形成“素养为本”,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设置与实施
引言:对于现在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学生而言,化学这一门学科对成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高考政策发布之后,化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地位就变得比以往更加的重要了。化学演变成为理科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门学科,在高考的过程当中扮演者非常关键的角色。
1.新高考对化学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如今社会发展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得更加严厉了。二零一四年秋季推出了两个试点,分别是上海跟浙江,模式为“6选 3”和“7 选 3”。浙江省进一步对“三位一体”招生改革这一基本方式进行了优化以及完善。但与此同时,也必然迫使我们高中缺乏配套的课程建设,以适应招生考试制度的变化。课程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在办学期间的主要内容。新高考改革以后,学校在课程设置这一方面的话语权相对而言更加多了,但是与此同时面对的挑战也更加的多了,这无疑引发了整个高中学校的高度重视。
2.适应新高考的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方向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化学这一门课程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对高中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形成也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想高中化学课程成为学生素养能力提升的有效课程,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就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教学组织工作,将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得以有效拓展,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文化知识,在绝对确保学生基础相同前提之下展开教学,引导不同学生对化学的不同知识展开有效学习,旨在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新高考改革以来,学校在开设化学选修课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专业发展的化学选修课,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构建系统化、层次化、前瞻性的“多元结构、尊重选择”的课程体系,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2.2化学课程的顶层设计
2012年8月新课改以来,化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对应“考”和“选”的要求。在课程内容和教学难度要求上,都通过了“学科教学指导”来规范,学校在课程创设过程中自主性相对较小,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高中的教学工作。当学校面对不同的学习者群体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仍然可以进行中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3课程开设与具体实施流程
化学课程的建立和实施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学校和周边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的课程资源,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开发和开放。
3.新高考下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举措
3.1完善课程实施的体系
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的惰性。学科课程的实施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必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让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开放。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完善《课程开发制度》、《选修课程设置与教材审定办法》、《选课制度》、《学分认定办法》、《课程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也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将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校课程的实施方式,教育将焕然一新。
3.2对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引起重视
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符合化学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需要的实验设施。条件是开设选修课,建设相应的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
除了学校自己的实验楼外,还有一些课程可以与公司共享,比如:汽车化学,汽车零部件防锈研究、汽车漆面防护研究、碳钢冷油器腐蚀原因分析、食品化学、二氧化碳对于啤酒中碳的作用等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除了立足本校之外,还可以广泛利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教师。例如,“中国大学MOOC”课程可以用于大学预科课程,也可以使用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数百所大学的课程。供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安排本学科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为教学信息化提供条件。例如,为教师提供移动智能网络终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结束语: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给化学教师构建了一系列的有力条件。相信我们在新理念的有效指导之下可以对自身活力进行有效的激发,在实验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不断去反思和创新,笔者坚信学生肯定可以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过程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军.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34):123-124.
[2]王伟,王后雄,周建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课程标准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学,2019(09):16-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