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
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校;四川 甘孜州 626104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找到适合学生发展和符合学生身心需要的重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逐渐让学生把知识迁移到自主学习环境中,养成了用情境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在数学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教师若能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会高涨,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数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用语言描绘情境,还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再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合适的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情境教学的现状
虽然很多教师明白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办法将其很好地去运用,导致其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教师没有把握好情境教学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去设置教学情境,并没有体现出明确的情境侧重点,使得情境教学的内容并没有鲜明的主题,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很不恰当的,所以很多学生不能对知识点有良好的判断,思维也不能发散开来,智力也没有得到开发。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设置了无用的问题,使学生没有办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最后,教师使用的情境教学法的方法过于老套。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还是遵循着老旧的教学理念,虽然融入了情境教学法,但是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所以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思考,不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能详细地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途径
(一)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
科技不断地向前发展,为学生创建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环境创新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分辨它们的性质和区别,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实物,让学生自主探索它们的性质和不同之处。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带领下,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延伸,并加深了学生的数学记忆,让学生顺利地解决数学课堂中的问题。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充满兴趣,才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之中,由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提不起兴趣,积极主动性不强。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求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还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学生愈发地叛逆和厌学。
鉴于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需求,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带入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
(三)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问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索问题并自主找到解决方法的有效措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提高提问环节的效率,就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走向完整、深刻,最终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获得充分的参与感与成就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分组,使提问的环节进行得更加顺利。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李红家有20头牛,是王聪家牛的4倍,那么这其中的‘20’与‘4’是什么关系?”通过导入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更加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
(四)通过教学实践实现情境创设
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够延伸课堂知识,将理论带到实践中,需要教师组建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实践的创新,并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形成主动思考、不断假设的数学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正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面积公式产生了疑问,懂得每个符号代表的含义,但是对面积形成原理存在着不解的地方。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自然环境中测量真正的面积,并为学生创设面积学习的情境,将正方形的面积分解成不同的小正方形,把它们进行拼接组合,形成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头脑中的每一个假设都是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探究的重要知识假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学会使用情境进行学习。
(五)创设实验情境,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都比较活泼好动,且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若仅是通过教师言语讲述和板书的话,学生可能对“三角形的特征”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予以有效的解决。具体来说,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木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用这些木条制作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形状的木条进行拉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三角形相比于其他图形来说,稳定性更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并为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理论。在进行知识技能升华的过程中,情境的有效运用形成了重要的数学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情境的创设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在不断观察、思考、解决的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洪全文.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48.
[2]位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43.
[3]胡华.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