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佘付育
[导读] 体育课是贯穿大中小学各学龄段的必修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佘付育
        罗甸县罗悃镇罗苏小学  550108
        摘要:体育课是贯穿大中小学各学龄段的必修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其属于核心课程之一。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逐步渗透,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也经历了最初的探索、模仿,到现在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伴随着我国逐渐重视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问题,使得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和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方法
引言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随着体育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经验逐渐丰富,教学理念逐步夯实,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引入并且积极开发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面对广大小学生群体,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成长需求,还应兼顾小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训练与发展。
一、加强示范指导,发展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构成要素,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帮助学生打好了学习基础,促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体育技能,才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提供基本保证。体育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较大掌握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指导作用,尤其是加大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技能锻炼当中少走弯路。对于缺少体育技能基础的学生来说,有了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技能锻炼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过程当中确保标准和规范性,否则很容易误导学生,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示范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确保训练活动和学生的身心特征相符,在确保学生完成技能锻炼任务的同时,顺利养成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尤其是做好肌肉群放松韧带拉伸等训练,为学生的跳远技能练习打下基础,减少运动当中的损伤。教师在跳远技术指导当中,要确保示范规范准确,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示范完毕之后,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选出练习效果好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综合演示,进一步鼓舞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多媒体教学法符合信息化教育趋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可以凸显出现代化教育的优势,体育学科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眼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小学体育教学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室外因为场地和环境因素,教师不易控制,学生也难以保持专注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弥补室外体育教学的不足,将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进行结合。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视频和动画的形式,为学生详细地展示体育运动知识、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艺术技能知识等,对于一些要领和关键部分,教师要详细地拆分讲解,及时向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且教师也可以将室外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常识问题,向学生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印象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室外运动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不标准动作的出现,也有利于集中学生专注力。另外,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将体育教材中有趣味性的部分设计成课件,在学生观看、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冲刺跑、短跑、跳高前的动作要领和加分项目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转换,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掌握在室外学习中难以把握和理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PPT、课件等为学生慢放、暂停播放、反复播放等,直到学生全面理解
三、开展多样化体育训练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体育训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运动素质、健康素质的两项内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教学。在运动素质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体育发展阶段,引入50米跑、跳高、跳远、小足球、3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项目,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情况,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规则、玩法等,之后进行亲自示范,让学生分组参与到运动中,实时监督各小组的运动情况。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体育运动内容,融入体育游戏的教学,发挥游戏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健康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在各项体育运动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
        例如,小学体育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加强小足球的教学,开展小足球的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容易开展,而且能够训练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开展小足球活动的优势在于:不受具体的场地器材限制,一般有一块完整的空地就可以踢球;没有标准小足球,有小皮球也可以进行。在开展小足球的比赛时,教师可以根据成人足球规则,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改变,比如适当缩小场地、缩减比赛时间、减少参与人数,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小足球比赛中。在小足球游戏中,教师可以开展“运送地雷”的游戏,主要玩法和规则是:每个组在发令或者接球后起跑,从A处向B处运用基本脚法运送足球,在中途不能出线,如果出线需要从头开始,然后指导各个小组积极参与这个游戏。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重点倡导部分,其也为学科教育注入了新功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也需要教师更新理念,以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为主,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和计划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中,丰富自己的运动细胞,提高运动兴趣、运动才能,并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看到体育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产生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俊杰.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求知导刊,2020(34):89-90.
[2]李荐.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22):124.
[3]毕晓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