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捧
兰考县玉兰小学 邮编:475300
摘要:小学体育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体育知识与各项运动的基础课程,其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教学任务,即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之余,还要促使其在体育课堂中提升自身体育认知,构建完 善知识体系,强化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全发展。因此,如何构建新型体育课堂,借此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要,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及传统体育教学地位影响,仍按照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过于偏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忽视了除此之外的体育教学内容,导致“体育”中的“育”并未得到体现,学生在教学观念陈旧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身心健全发展,进而将体育课程定位为单一功能 的活动课程,既不利于学生综合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突破传统体育课堂限制,削弱了体育课堂的实际功能。
1.2 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状态与其对课堂内容的新奇感关联性较强。但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简单活动介绍加任务命令式活动训练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体育活动的状态,不利于教师渗透终身体育观念,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倦与抗拒心理,使各项体育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优质资源,这是经过广大教师无数教学实践所证明得出的结果。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分析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观能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目标。
比如,在室内体育课上教学生篮球技能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篮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篮球这项运动的魅力之处。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观看了“三步上篮”的动画视频,就视频内容指导学生分析这一动作的理论,对学生强调了行胜于言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打篮球的兴趣,为调动学生参与室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十分精彩的NBA比赛 ,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谈论观看比赛的感受,与此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兴趣。最后,教师要做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而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直观形象的画面,提高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从而充分实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用专业的学科素养引领体育教学走向规范和高效
“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样的段子,其实从侧面说明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业务素养的质疑,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很多地区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需要数学、语文教师兼任,即使是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被分配到学校后往往带的也是其他学科,体育课被边缘化。这种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也让教师们对体育教学“不上心” ,“带着学生在操场跑跑跳跳、玩玩球、跳跳绳就行”的思想占了主导。
要让体育教学在新时代发挥好培育接班人的作用,首先要从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素养入手,只有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体育素质过硬的学生。国家近几年出台的和体育教学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技能提升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支持力度也很大,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也会随之整体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就要自信大方地展现好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
2.3 实施分层教学
受自身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影响,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呈现一定差异性。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性,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消除其为体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可综合分析学生体育运动与体育知识学习表现,以此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层级。针对体育综合素质一般的能力层级,教师可为其提供相对基础的训练或学习内容,使其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体育学习 信心,改变其运动态度与精神面貌,实现身心健全发展。而针对体育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层级,教师应注重布置进阶训练任务以及深度运动知识内容,使其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体育综合素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并未一成不变,而是呈动态发展态势,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定期更新学生层级成员以及层级划分标准,避免其对学生体育学习发展产生限制。教师也可通过引导不同层级学生针对训练内容或运动技术知识等进行交流,促使高素质层级学生带动基础素质层级学生成长,营造共同进步的体育课堂气氛,强化分层教学效果。
2.4 做好评价导向,让学生在体育
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实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指导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 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要有效地实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还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评价导向。
学校的体育运动往往是集体开展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评价的学生用语中更要侧重团队协作、合作沟通的引导,还要体现攻坚克难、勇敢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体育精神。比如,遇到雨雪雾霾天,室外活动受限,室内活动就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为构建贴合教育发展形势,满足学生实际学习成长需求的体育课堂,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划、实施分层教学,并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沟通,为学生创建多元化发展环境,实现身心健全发展,达到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佳.关于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75.
[2]连丽琴.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16-17.
[3]黄碧琦.新课改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