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李蕊杏1 姚桐2 孟子皿3
[导读]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概处在16岁至19岁这个阶段之间。
        李蕊杏1 姚桐2 孟子皿3
        1浙江工业大学  2 3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概处在16岁至19岁这个阶段之间。这个阶段正是青春期。就是心理和生理速发展和改变的阶段。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又由于社会对于中职学生,他们之间的意见影响。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问题。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一定要注重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进行强化。本篇文章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中职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其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于中职学校对于中职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引言:对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职实验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焦虑等等各种心理的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对中职学生心理辅导进行干预,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引导他们正确的解决心理问题。为了减少中职学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在发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话可以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一、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提出初步想法
        首先要制定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动机的团体辅导方案,并对学习动机较低、归因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学生施行,探讨团体辅导对于通过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归因方式来提升学习投入的干预效果。团体辅导能够有效调整实验组学生的归因方式、改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投入。帮学校顺利有序地开展中职生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制定解决的方案,帮助缓解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情况。
        2.制定详细计划
        通过采集中职生的情况,然后对部分同学进行团体辅导干预研究,最后进行后测的总体思路进行。前测和后测均采用问卷法进行,具体的干预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 分组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确认两组学生在各方面无显著差异。对实验组的学生实施提高学习动机的团体辅导,根据团体辅导方案,每周两次的频率,共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学生为避免霍桑效应,组织进行自习,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即时后测,包含学生学习动机、归因方式以及学习投入测评。
        团体辅导分为三个阶段,八个单元进行。第一阶段是团体的开始阶段。由于团体成员之间并不熟悉,所以将重点放在建立团体的熟悉感、安全感和互相信任感上,同时着重强调目标与活动的说明、团体规则。采用各种极具趣味性的暖身活动,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确实感受到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是有别于普通课堂活动的。以上为第一次团体辅导主题的活动目标。 第二至起七单元是正式辅导阶段。每次的主题都是根据影响中职生归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并结合中职生心理特点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和相关关系,并安排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层层递进地影响团体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八单元是团体结束阶段,主要是对团体辅导过程中收获的分享和总结,给与积极的暗示和能量的注入,鼓励他们将在团体辅导中的体验与收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以此提升自我。
        二、方案结果分析
        通过实际的方案实行我们得到了一定的数据也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焦虑,例如担心自己学不会,以后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等等,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中职的学生有很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说明在中职学校里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还是很有必要。
        方案设置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在归因方式、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差异比较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在归因方式、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投入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归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上的p值未达到差异显著。说明两组学生在这三个变量及其子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对中职生的归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进行配对样本,实验组的学生前后测在能力维度、努力维度、运气维度、内归因倾向、归因总分、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专注上的p值达到差异显著。说明了实验组的学生干预后在能力维度、努力维度、运气维度、内归因倾向、归因总分、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专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情境维度、外归因倾向、动机过弱、奉献维度、活力维度和学习投入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Δ值在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活力、专注和学习投入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实验探究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分别在归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发现,实验组的中职生在努力归因、情境归因维度和内归因倾向上有了显著差异,在归因总分上有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有效影响了实验组中职生的归因方式,帮助实验组中职生学会合理地、积极地对学业成就进行归因,减少消极归因,从而转变学习态度。
        在动机是否过弱、动机是否过强、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上,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都有显著差异,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困扰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团体辅导有效改善了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动机过强或者过弱程度调整至合理水平,并且提升了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确立了学习目标。
        在学习投入及其维度上,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后测比前测在专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了团体辅导干预对于学习投入的专注和奉献有积极影响。在学习投入总分上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依然可以从两组同学前后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中看到,在干预后实验组的学生学习投入度略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结语
        通过制定方案,对中职生关于学习动机,归因方式,学习投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结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顺利地度过容易产生角色混乱的青春期正是自己的缺点。学会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我的认识。通过对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让学生有有一种自我缓解的能力,在出现心理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疏通,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参考文献
        [1]蒋晓婷. 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中职学生入职适应的干预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No.1212(05):119-120.
[2]叶春鸿.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自尊 异性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J]. 校园心理, 2012(06):50-51.
[3]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 吴宣军.西部素质教育 2017(02)
[4]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 王永寿. 考试周刊. 2016(A1)
[5]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的有效探索[J]. 曹艳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