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杜锦和
[导读]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新时期上好思政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杜锦和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 广东 肇庆 526400
        摘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新时期上好思政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要凸显其学科理论性,以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去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又要注重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性,引导和鼓励中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来加强自身对思政课的理解和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通过一定的理论、观点、道德来教育、培养特定群体对象,规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要极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并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八个相统一”的提出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八个相统一”中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探索,来论证如何推进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探索中学思政课改革,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有其必要性。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是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正是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这一能力,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以使广大青年能够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当前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满堂灌”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容易产生以下三种不利后果:一是“全盘接受”,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和课本内容不加以思考或消化,上课成了一个走过场;二是“理解和猜疑并存”,由于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太强,即使学生有兴趣也会容易出现“半明不白”,这些学生有的可能会比较主动地找老师探讨疑问,有的则可能保留问题,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内心矛盾,最终失去学校的信心;三是“完全排斥”,部分学生容易对纯理论性内容产生抗拒心理,认为如此“灌输”与现实有差距,上课没有意义。
        由此可见,要通过思政课来实现培养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不能只依赖于教材理论教学,还需要根据思政课“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结合各学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以外的实践性教学,使广大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拓展的对接,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理论、思想、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当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又要带学生走出课堂实践,要把中学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对接,使思政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引导广大中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思用贯通。
        三、当前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社会现状及面对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开始广泛地进入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视线和课堂,并深刻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理念与思维,对思政课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要求。但是,当前,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对于这一模式的研究成果还相对比较欠缺,因此,要在真正意义上探索“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尚需面对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敢于尝试、探讨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相结合。虽然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日新月异,但更多的学校和思政课教师仍以“成绩”为理由,惧怕新的探索会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造成影响,所以存在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行动只能停留在浅层了解上。
        2.开展实践课“渠道”尚不通畅。要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必须在上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或调查活动。然而,当前学校缺乏校外各类实践教育定点教学基地,比如合适的企业、村(居)委会、政府部门、德育基地等等。如果每一次外出实践教学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四面联系,会大大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开展“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会产生一定“抗拒”。
        3.时间投入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是争分夺秒,埋头苦干的,甚至基本上没有空余的时间来放松或活动。然而,实践课堂的开设与开展,则需要占据师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教学需要学校与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适当减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和开展课堂外实践课程。
        四、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一个固有属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应该以学科理论性为课程性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但同时,思政课除了讲理论,还要突出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对于两者的有效统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视思政理论课的讲授,坚定师生政治立场。
        教师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灵魂,渗透在课堂讲授中,使青年学生有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所应有的引领作用,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达到思政课开始的目标与要求。
        2.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热点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引用社会大课堂热点案例加以佐证。
        加强思想政治学科热点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主要是针对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所发现的对应相关案例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深入探讨,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用以在思政课堂的典型示范或实践探讨,从而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热点教学案例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里运用,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一方面,总结出来的热点问题案例一般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影响面广的热点,对于学生的介入不难,而且可以更好把握和引导学生对相关方面内容的学习,理清思考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全部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在实践的检验下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可以从社会的热点案例中找到原型,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点和热点案例对号入座,对其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加强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3.结合理论课程安排,做好课堂外实践性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交流学习机会。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属性,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与归宿。在思政课课程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教学进度加入户外实践课程计划,再根据相关计划实施各类实践课程。例如,在讲述《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一课中,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农村村民和城镇居民是如何通过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来实现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而达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如果按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预习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初步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地位和管理形式等内容,同时,将学生分组,设置实践课活动计划,确定实践活动所在村委会(居委会)、参观学习内容流程、征集设计问题等。最后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到约定的村委会(或居委会)进行参观访谈,由学生与村干部、村民面对面,零距离的了解和接触。这样的课程学习,既可以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知识,直接了解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本质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关注与兴趣,自觉参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学模式的探索来提高中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引导、教育教学方法的拓展、教育技术提升、户外组织能力训练、实践活动案例设计等方面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开展“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智力与技术的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新是时期下思政课发展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中学思政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课堂探索,定将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更好地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欣.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深刻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39-41.
        [2]李庆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95-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