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曾裕民
[导读] 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化元素的引入

        曾裕民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见龙小学 广东 惠来 515235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化元素的引入,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发展要求,保障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与情感,提高学习体验。生活化的场景教学能够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应用将更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并保障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因此,这里围绕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1.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化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是一切教学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教学资源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着学生课堂的体验。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尝试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与场景有更大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课,并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请到我的家乡来》这课时,为了更好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就会尝试融入生活化内容,贴近学生需要展开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会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尝试在网络中搜索关于家乡的一些视频资源,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材料,这些资源包括了家乡的历史、风土文化、学生熟悉的家乡土特产食物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或者熟悉的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将这些资源作为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元素,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也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甚至整堂课下来,还有不少学生意犹未尽,对这种教学充满了兴趣。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注重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学生对生活化的内容有着很好的适应性,掌握效果也更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能够激活学生潜力,加快学生的发展。
        2.尝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消化并吸收知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不少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中都会感到比较困乏,究其原因在于里面涉及的知识与法律内容比较抽象,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理解需要,学生的思维很难有效转换,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这里教师就可以尝试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学生发展的特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化片段学习,将保障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
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心中的“110”》这节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具备生活自救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就尝试课堂内容生活化的导入。于是在上课中,教师就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会拨打110?有谁了解110与119、120的区别?问题提出后不少学生会说:有急事可以拨打110。也有的说遇到法治问题可以拨打110,交通、医疗等内容应该拨打119跟120。教师听了点点头,说道:你们说的都对,那么同学们就跟老师走进课堂,了解平时我们什么事会给警察叔叔打电话好不好?同学们听了兴趣盎然,纷纷参与其中。

后续,教师在课堂中举例需要警察叔叔的生活化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问道学生:同学们讲讲自己丢失物品、迷路、遇到小偷等意外情况该怎么做?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并借助多媒体融入声音、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有的学生扮演小偷、有的扮演被偷的人、还有扮演警察,通过场景在线,让学生思考警察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若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学生需要有解决的办法,能够从课本中掌握生活化的知识与技巧,保障学生具备学习体验,更具有生活化的安全意识,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
        3.积极融入实践性活动,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不光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需要学生掌握生活化的技巧,应用于生活,保障学生具备生活化的生活能力,更好的满足实际发展要求,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展开生活化的实践性内容,贴近学生发展需求,更快推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学习《这些事我来做》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不会直接进行课本化的教学,而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展开,如教学前教师会提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尝试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无论事的大小,尽心去做好就行。如洗衣服、做饭、扫地等,让学生亲生体验生活化的场景体验。等到了课堂上,教师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回家都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了什么事?有谁在课堂讲讲?很多学生就讲了自己的实践经历,老师连连点头,并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有更深理解与感悟,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帮助家庭做家务的活动仍就会继续,教师还会与父母建立联系,督促学生完成更多的家务,利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加快学生的发展。
        4.融入趣味化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平淡无奇的案例解析是很难吸引学生关注的,并获得兴趣的,而且很多纯理论在学习时也比较困难,若不加以实例去解释,学生很难深刻明白课本中的知识,起到启发,规范并约束自身行为的作用。所以,对于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积极尝试采取生活化的形式展开教学,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化的实例做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提高对知识的领悟与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课堂中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这部分知识时,这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珍惜纯洁的友谊,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而教学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讲解,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准备了班级同学不同时期的集体照给全班同学浏览,勾了班级学生的情感回忆,学生们各个思维活跃,仿佛回到了过去,想到了自己的伙伴,在这一刻学生的情感、思绪会被勾起,而对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友谊也将更深刻,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够更具有活力,就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巧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窦秀艳.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中的活动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21(05):100-101.
[2]马丽.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J].学周刊,2021(16):149-150.
[3]吴梦洁.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1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