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招办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小学生的专注力不高,又是刚接触计算机,所以容易被计算机中的其他软件所吸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将游戏导入教学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信心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入游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游戏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使得信息技术的教学逐渐受到重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简单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为了确保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一、游戏导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离不开思维的转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在教学中导入游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能够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设计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提高专注力,还能够使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游戏中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以及动听的音乐,教师利用游戏展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创作,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巧妙导入游戏的措施
(一)利用游戏设置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展开教学的,学习内容大都较为抽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又不高,因此难以直接理解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便会逐渐降低。另外,由于计算机会阻挡教师的视线,使得教师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松懈,从而被其他软件分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利用游戏设置课堂导入时,要基于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而展开,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教师在教学《网上信息我查找》这节内容时,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你说我找”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同伴需要查找的资料,在网页中进行查找。有些学生对于网页中查找信息有所了解,能够迅速完成,但是有些学生对于这个了解甚少,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对操作流程进行口述。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可以随时调整教学设计,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进行着重讲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体会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进入思考状态,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夯实[1]。
(二)利用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信息技术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操作才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探究任务来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小学生本就有着爱玩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置任务时,不应当拘泥于常规的形式,可以利用游戏设置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的可操作性与趣味性同时具备,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游戏化的任务需要将游戏嵌于任务中,或者是将各个人物放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凭借游戏的直观性和较强的交互性,能够拓展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以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例如,教师在教学《交流信息用邮件》这节内容时,便可以通过“我给朋友送贺卡”这一游戏任务,让学生两两组合,从挑选图片、制作贺卡、查找联系人、发送邮件等步骤完成任务。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掌握收发邮件的技能,探究的过程也能够使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程中,求知欲也能够得到激发。
(三)利用游戏巩固教学知识,落实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多是通过不断地做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些理论知识则是靠死记硬背,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还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热情。另外,有的教师会将巩固复习的任务布置到课下让学生去完成,但是在课后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对待复习任务的态度便不够端正,而教师也不能够及时接收到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而教师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能够弥补传统复习方式中的不足,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准确记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技能的熟练度,而教师也能够在其中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落实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以实践为主、课本为辅,使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并且进一步掌握课堂上未完全理解的知识[3]。
例如,《电脑硬件知多少》这一单元的内容是有关电脑的组成部分、硬件构成等知识,教师在教学完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掌握组装电脑的技能,更系统地了解电脑,便可以设计“硬件连连看”“我来装电脑”两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硬件连连看”这个游戏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同的硬件连到一起进行消除,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硬件形状、名称的掌握能力。而“我来装电脑”这个游戏则需要学生从凌乱的设备中找出组装电脑需要的设备,并将它们按照顺序进行排列,以此检测学生对电脑组装技能的熟练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区分各个设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摸索探寻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游戏巧妙导入至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巩固知识这三个环节中将游戏有效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专注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还能够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岑.智慧导学让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无穷[J].小学教学参考,2020(33):80-81.
[2]孔静洁.简论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12):74-75.
[3]陆王铭.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