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潘陆斌
[导读] 初中科学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课堂,

        潘陆斌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娄桥分校325000
        摘要:初中科学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课堂,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STEM教育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便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和实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基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为目标进行的教学优化,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STEM理念;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应用
引言
        STEM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项目当中,有问题为基础,展现的“动手做”的实践课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性。学生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只是,对世界实施有效的挑战,并在创设、设计、构建、发现、合作等内容的视角上,不断的发展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创新问题。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统一的视角上,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延伸性就是在原有的基础性的视角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对应的创造力,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一、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一是实验教学形式化。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往往是以教师单独演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对于实验学习的认知仅仅在于记忆实验步骤和结果,直接导致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影响了科学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二是,教学认识度不深刻。科学实验对于学生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包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的提升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由于上述问题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存在,导致对学生观察能力获取和提升起到消极作用。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同样也形成了理论大于实践的学习思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不重视科学实验的作用,对于实验学习缺乏充足的自信心,总体来说缺乏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科学学习意识。
二、基于STEM的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情境导入
        在这里使用“走进润唇膏”为延伸性的课程,构建了教学设计。需要在STEM教育理念下,实施延伸。第一,嘴唇小揭秘。从生活的角度看,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由于天气的干燥性,或者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家的嘴唇很容易处于干燥的地步,很多时候都会由于这方面的困扰,带来很多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嘴唇的皮肤是粉嫩的,当色素沉淀之后,就很难恢复过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明白这些道理,并及时的保护,多喝水,保持嘴唇滋润。第二,润唇膏发展。

润唇膏的开发较早,起初的时候,是使用一些宝石碾碎来点缀唇部。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女性,会使用红色的物质,或者是植物的色素,涂抹到脸颊或者是嘴唇上,达到美容的效果。在我国唐朝的时候不少女性就开始使用天然的色素来美化自己的脸部或者是唇部。后来油脂和蜡加工包装之后,唇膏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为了将课程的意义体现出来,使用创设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制定主题活动,提升思维高度,打造高效课堂
        STEM教育理念是围绕一个明确的项目主题活动进行的自主探索和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物质的酸碱性》科学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使用酸碱指示剂辨别酸性、碱性,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道科学即生活的道理。故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制定“制作酸碱指示剂,探究生活物质酸碱性”的主题活动,在此次活动开展中,为提高项目主题活动开展的质量,可以出示盐碱地图片和酸雨影响的树木图片,为在情境引导中导出主题做好过渡,然后准备柠檬汁、纯碱、食盐溶液、肥皂水、万寿菊、紫甘蓝、红玫瑰等教具,让学生制作花青素指示剂,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制作,让学生就材料选择、项目制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设计,最后就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施情况进行汇报。通过制定主题活动,在自主参与、真实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打造科学高效课堂。
        2.3运用自然生活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联系和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想象,并有效结合科学理论知识,对学生了解生活和应对生活具有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例如:借助自然生活现象这部分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点,在学习月亮形状变化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日对月亮形状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试验周期保持到30-40天左右,最终学生总结得出月亮变化和时间之间的规则。通过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关于月亮形状变化原因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吸收和内化理论具有积极作用;第二点,在学习地球运动与时间和季节的关系上,老师同样可以结合实验来开展。用手电筒等大小合适的光源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来模拟真实地球,通过调整位置和进行运动并结合理论知识,仔细观察光源的位置变化和覆盖面积,可以很好地理解四季交替和时间变换的规律。通过围绕自然生活现象开展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理论理解盲区,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点捕捉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 STEM 的初中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教 学的时候,为打造高效课堂,渗透 STEM 教育理念,使其形成良好 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开展主题活动、项目应用实 践、多元点评等方法,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立足学科整合,促进思 维发展,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华东.融合STEM理念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分析[J].知识文库,2020(22):117+119.
[2]邓敬东.STEM理念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0(32):7-8.
[3]龚亚丽.核心素养下初中科学教学融入STEM理念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27):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