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渗透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刘剑夫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
        刘剑夫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 崇左5322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走向误区。本文即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组织学生成立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等几个方面出发,研究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渗透。
        关键词: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教学情境
        在学校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学生的文化知识都比较扎实,但是,他们却没有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学校的教育流于表面,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太大作用,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可以看出,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
        在国家的号召下,大部分教师都在课堂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分离开来,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反差。学生的思维需要进行转变,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成熟的思维转换能力,这就出现了学生既没能掌握地理知识,也没有学习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此,地理教师要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发展[1]。
        例如,在教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封闭的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到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见识到祖国的秀丽山河,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转变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程中,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有各色各样的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黄土高原的知识。”我带领学生学习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与他们一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之后,我对学生说:“我们国家的领土固然广袤,但是也需要有人来守护,在清朝末期,因为国家落后,其他的国家侵犯了我国的领土。虽然我们国家现在比较强大,但是大家也要刻苦学习,将来守护好我们的国家。”这样,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让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形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成为现代课程中的主体,而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教师只掌握课堂的方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深入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课堂中构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进行感受,引导他们正确思考,以此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祖国的首都——北京》时,教师要利用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正确思考。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首都,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明显的效果。我先与学生研究教材中的知识,为了加深他们的体会,我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北京的场景,给学生构建出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学习知识,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爱国的方向思考,让学生明白自己将来建设祖国的使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中正确思考,正确认识了自己,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组织学生成立小组进行合作讨论
        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积累,对学习产生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中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不多,只有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发展。鉴于此,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组织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心理健康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吸收别人的健康思想,形成健康的心理。
        例如,在教学《“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情况,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地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并组织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在过程中吸收别人的思想。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请大家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合作探究一下这部分的知识吧。”学生一边分析教材知识,一边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因为对知识有不同看法而产生了分歧,其他学生进行劝说,最终,小组的学生齐心协力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学会了如何维系人际关系。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成立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懂得了合作的可贵,也学习到了维系人际关系的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健康的心理[2]。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学要应用合适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传统封闭的课堂,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融合到一起,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正确思考,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地理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面对心思敏感的初中生,地理教师要悉心呵护,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邱延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4):39-40.
        [2]赵凯,李玲玲.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