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伯温中学 浙江 丽水 323900
摘要:2020年伊始,全国学校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纷纷采用线上教学来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然而面对全新的上课模式,师生除了感觉新鲜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实现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成为了难题。本文,笔者将自己用过的方式及一些想法进行分享。
关键词:线上教学;实验教学;实验器材;实验操作;
一、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科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伴随着大量的事实依据。在这过程中,实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线上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依靠网络平台,与平时教学方式相差巨大。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为了提高学生上课兴致,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前年龄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也强,如果有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就能完成的实验,他们是很乐于参与的。他们能从其中得到较大的满足感,他们的认知中上课学的知识都是老师给他们的,但是实验中发现的结论是通过他们自己女里得到的,对于自己收获的成果,往往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样的话记忆的时间也就长了。
1.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
线上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当前年纪的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十分好奇的阶段,同时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将一个实验作为本节课的课堂导入,会立马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会思考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当他无法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这个现象时,就会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此时进行新课教学,学生就会十分乐意去听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一堂课的努力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
2.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
在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学习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且在家中往往只能找到焦距各不相同的放大镜。由此,我计划让学生利用放大镜、刻度尺来大体上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首先是确认自己放大镜的焦距,对于这一点学生都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底下进行聚光,当光斑到最小最亮的程度时,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放大镜的距离,可以当做自己放大镜的焦距。接下来是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所成像的特点,拿一张白纸当做光屏,将放大镜对准窗外,这时候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像。但是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实验不好实现,我是通过视频进行展示。最后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就是平时用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所呈现的效果,此时的像是放大的,把白纸放在其后面不能看到像,故成的是虚像。
二、突破线上实验教学难点的措施
1.实验素材的选择性
对于一个实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最终呈现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突破实验素材的限制成为关键。很多情况下,教师会以实验素材不足作为逃避实验的理由,但是如果细心将教材实验与生活现象进行比对的话,就会发现实验素材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1)生活现象的剖析——以《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为例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中,有一个注意点是选择的玻璃板要薄,否则容易出现重叠的像。对于这个问题从科学原理上解释是比较简单,并且学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较厚的玻璃板相当于有两个面,一个物体会相对于两个面都成像,故就会出现两个像。但这两个像具体是怎样的形态分布,大家都是依靠想象得到的,并没有真正观察过。其实生活中就有这种现象,只是学生没有将其跟所学的内容相联系起来。在晚上的时候,房间内的灯开着,我们的窗户玻璃就相当于厚的玻璃板,此时拿一个物体放在窗户前,就会发祥成了两个重叠的像。有些家里的窗户玻璃甚至是双层隔音玻璃,那么这时候产生的像可能更多,我将这个方法告知学生之后,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实验发现其中的奥秘。不仅学会了对应的知识点,还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2.实验操作的困难性——以《地球自转》为例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但是如何从生活中的现象去证明却是一个难题。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已知太阳的东升西落来推理地球的自转方向,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将自己带入到模型中去,这就造成了学生并不能真正搞清楚其中的原理。对于这个实验,我利用到了多媒体设备的优越性,线上教学除了可以进行音频互动,更方便的是可以进行视频互动。我采用了如下装置,如图:
说明:足球代表太阳,篮球代表地球,手机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代表地球上观察者看到的视角。
接下来将学生的视角切换为手机摄像头,从北极上空看,分别将篮球(地球)进行顺时针旋转(图1)和逆时针(图2)旋转,观察对应情况下足球(太阳)是从画面的哪一侧升起,哪一侧落下。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不再需要靠想象来实现自己在地球上看到的画面,而是手机拍摄的画面就是在地球上观察者的视角,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了。
图1 图2
3.实验过程的表述
由于是线上教学,部分学生的网络质量又得不到保证,所以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演示进行自己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两种想法:1.录制微课,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并了解该实验的具体过程,并根据实验内容准备材料,自行根据微课内容先模仿;2.列实验步骤清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预计效果、实验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让学生先学习,再做实验,效率会高很多。
结束语:
两个月的线上课堂虽然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有老师都各显神通,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但又轻松的接受知识。学习无止境,教学方式的探究也是永无止境的。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再结合上新式教学的创新,提高线上、线下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陶梦云.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在线教育中的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0(14)
[2]关少化,范爱玲.线上教学的教与学屏障及其突破[J].北京教育(高教),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