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段一凡 贾泓钰
[导读]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段一凡   贾泓钰
        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汪国真
        时光飞逝,岁月静淌。美好的大学时光已经逐渐接近了尾声。对于我们新时代的这些高校学生而言,大学时代的青葱岁月、美丽人生、郎朗书声与最美回忆,一切的一切,既甘甜、温馨、愉悦、爽朗,又略带那么一丝青涩与迷惘。
        那年夏天,我们憧憬、渴望、期盼着大学生活,同理,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年
        的夏天,我们又会怀念“匆匆而过的那年夏天”。依稀记得刚入学时的我,满脸的稚嫩、羞赧与疑惑。寒窗苦读十年书的我,就这样走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一切如此虚幻,却又那么真实。面对学哥学姐以及班级同学那一张张既陌生又亲切的面孔与笑容,那时的我倍感一种舒心、安逸的温暖。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我需要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从高三紧张、压抑甚至有些透不过气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方式中彻底解脱出来,寻找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LIFE STYLE”。
        对于高校的日常课程安排、作息时间以及学习生活节奏,我由衷的感到一种贴心化、人性化、科学化。我们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人生的时间与空间。大学,仿若一个年轻人“第二段”人生的一个全新起点,告别了高中时代的秉灯夜读与“精神”、“思想”、“身体”、“意志”上的多重压力,我们开始了另一段求学生涯,另一段人生旅程。在大学时光中,谁也不知道谁的过往与曾经。无论过去的你是否足够优秀、敢打敢拼、惹人关注抑或令人讨厌,来到大学后的你,如同一本崭新的“人生笔记本”,写满了一页,重新翻开另外一页。
        大学生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新生如同“初生牛犊”,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无所畏惧,敢于尝试,乐于展示。要将自己的才华、优点、内秀与实力真正的展现出来,就在这个公开化、广阔而又绚烂的全新舞台之上。于是,我积极参加各种新生社团以及学生会,努力尝试融入大学新生活,并且每当拥有休息和假期,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外加各种社会爱心活动、实践活动、调研活动,只要我喜欢和能够参与和加入的,都会身体力行、全情投入。

回想到那时的我,堪称为一部排量5.0的“双涡轮增压跑车”,在大学之路上开足马力,飞驰人生。
        高校的青春岁月中,给我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一点,无疑就是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全新教育理念。和高中相比,大学课程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并且各门功课都拥有自己的明显特点,绝非是拘泥于教材和书本上的“固化知识与概念”,而是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师创设的优质教学情境和空间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而在课堂授课方式与模式方面,每一学科,无论是全系的公共课程还是小班专业课程,大学讲师们所讲授的知识与内容远远超越了课本的范畴,并且能够为全体学生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丰富立体、趣味十足且与实际生活完美融合全新学习空间与知识世界。在我的印象中,许多大学讲师年龄并不是很大,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又拥有极富个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语言。聆听这些老师的课程与谆谆教诲,某种程度上如同和他们在聊天,在谈心,在讲述着一个个与专业课程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故事。无论是利用PPT教学、多媒体教学、问题设置模式、翻转课堂模式,还是小组合作探讨与研究……在高校课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时期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们的真挚诚意与负责态度。与此同时,讲师们能够运用科学化、有效化的教学方式迅速拉近师生距离,为我们提出各种各样新媒体时代社会焦点话题、热点问题以及各种列举各种社会现象,引发较为激烈课堂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一种轻松、活跃、热烈、民主的优质课堂氛围。大学时期的每一节课我都十分珍惜和重视,我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和形成较为优秀的学科素养,更能够在与任课教师与教授的交流、沟通与探讨过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社会经验以及人生哲理。
        随后大二、大三的学习生活开始更加延展化、深入化与多元化。大二的课程安排无疑是整个高校时光中最为繁冗且忙碌的。各种等级考试、资格评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总会让我忙的不可开交、不亦乐乎,尤其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备战,占据了我课余时光的“半壁江山”。但为了充实自我、夯实自我、提升自我,在备战各种考试与测验的同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的读书,或者借阅各种好书佳作回到寝室开心“悦读”。虽然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拥有和涵盖了所有信息接收、浏览、阅读和发送功能。但思想较为传统并且从小热爱阅读的我,却每天都要“挤出”至少一个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那些经典的现代散文作品以及各种世界名著小说作品成为了我阅读餐桌上的“饕餮大餐”。莎士比亚、泰戈尔、叔本华、海明威、亨利·米勒、马尔克斯、鲁迅、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余秋雨……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只要我有时间,都会细心品读,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与思想上的“跨时空共鸣”。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己,不是发展自己就是控制自己。”而我读书的宗旨和目的亦是如此——在阅读和“悦读”的过程中,我要通过书籍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去研究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与发展自己,让未来的我头脑中拥有更多的智慧与经验,始终拒绝与摒弃那种人云亦云、得过且过、追名逐利的“缥缈人生”。
        倘若,人生如同一本小说,一篇优质的文学作品,那么我觉得,大学生活的那段流金岁月便是这部作品中最美丽的彩页;倘若,人生好比一部电影,一台大戏,那么我觉得,大学生活无疑就是其中最绚烂、最精彩、最值得品味的一幕“闪回”;倘若,人生堪称一种狭义上从“出生到死亡”的必要长途旅行,那么我觉得,能够享受与拥有美好大学生活的我们,已经看到过最旖旎多彩的风光,剩下的,就是如何拼尽全力,无怨无悔的去封存这段最美好的岁月、最温暖的记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