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树伟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中学 天津 滨海 300480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为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庭教育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一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理念,而且教育指导方式过于单一化,家长将学生的教育问题全部交给学校,学校无法对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针对性指导,这也对家庭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要想对促使初中学校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就需要尊重家庭教育的主体性以及多样性。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误区及其创新策略进行伏分析与研究,主要就是为了有效落实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误区;创新策略
前言:家庭教育主要就是指学生的家长或者监护人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主要就会为了在提高家长个人教育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目前,国家在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后,初中教育教学对家庭教育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并且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使家长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受到家庭教育的同时,可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误区及其创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三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一)重智轻德的误区
(1)重视智育忽视其他教育
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以成绩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衡量,并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才会对日后的发展更有帮助,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花费大价钱为学生请辅导老师,并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即便家长来到学校,与教师之间所讨论的都是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认为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其余都不重要,甚至没必要培养学生动手劳动能力,导致学生失去了实践体验的机会。
(2)重视主课忽视其他学科
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家长为了能够使学生考入一所相对较好的高中学校,仅对学生的语文、外语、数学、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学科特别重视。并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习成绩,而地理、历史以及计算机课程,家长认为并无必要学习,即便学生对其十分感兴趣,家长也愿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不仅对学生的兴趣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身轻心的误区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为了防止学生生病,耽误学业,家长经常为学生购买各种营养品,帮助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但是家长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每日不仅需要面临学业的压力,还要面对父母期望的压力,甚至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家长会对学生进行讽刺,并进行对比,造成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甚至会造成心理疾病,导致学生逐渐出现焦虑、厌学、逃学都问题,在长期影响下,学生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等情况。
(三)过度教育的误区
(1)生活上过度关心和照顾
家长经常会害怕学生因为学习累,导致饮食出现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家长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常会为学生购买大量的补品,甚至一些家长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学生附近租房,以此来照顾学生学习。不过学生在该情况下,在性格以及德行上会出现自闭与自私情况,甚至由于缺乏安全感,而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2)学习上过岢要求和期望
由于社会上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作为家长深知学习重要性,并一味地要求学生以考重点名校为主,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看重,甚至一些学生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就需要尽心知识巩固与复习,甚至会学习到凌晨,学生的休息时间少之又少,甚至一些家长对学生学科考试成绩进行了规定,语数外三门学科需要达到100分以上,总分为120分,其余的学科必须要达到优秀的及格线,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出现下滑情况,家长就会对学生进行数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压力。
二、误区应对策略
(一)淡化考试分数,注重素质全面发展
首先,家长需要对家庭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家庭教育与应试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学校考试只是对学习情况检验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与学生个人的能力、品德等十分注重的,考试分数并不代表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另外,家长不可与其余家长之间对孩子进行攀比,需要淡化学习的期望,认识到学生自身优势所在。比如,家长在不经意间了解孩子有着极强的绘画天分,并且十分喜欢绘画,那么家长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绘画,但是不可以浪费学业,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与家长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强化心灵沟通,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家长不可在教育中扼杀学生的思想,尽可能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避免学生产生逆反之心的同时,也能够倾听学生心理的想法,注重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避免在家长教育中,出现严重的误区,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影响。例如,学生在一次考试成绩中,由于心态影响,导致本次的学习成绩未能够达到平时学习需求,那么此时家长就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避免孩子心理出现压力,需要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遵循血红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可以在家庭教育中适当采用挫折教育,从而避免学生出现过于自信的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健全人格,同时还需要坚定学生应当具备吃苦的决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自行完成自己的任务,形成独立自主性格。其次,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尽心优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的言行,避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用下个,同时还需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了解。例如,当学生课程结束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之间进行友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实想法,使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品质与性格的重要时期,初中学校需要正确的指导家庭教育,沟通帮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明, 苏长卫, 柳海贞,等. 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以从江县初级中学为例[J]. 贵州教育, 2020(10).
[2] 蔡娟. 家校合作,和谐共育——论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20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