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革命性及其当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1/7/30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白焕
[导读] 《资本论》是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
        白焕[]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本文首先阐释了《资本论》革命性的基本含义;其次,从三个层面对《资本论》的革命性作了进一步具体阐述,即术语层面、方法层面以及内容层面;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资本论》的革命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革命性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同时,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身体健康以及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等,在此背景下,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方法,正确理解掌握《资本论》的革命性和建设性的深刻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全面把握《资本论》的革命性和建设性之间的关系,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通过重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1]
一、《资本论》革命性的基本阐释
        要把握《资本论》的革命性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所谓的《资本论》革命性以及建设性,才能进一步领悟革命性和建设性的深刻内涵以及本质特征,把握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剖析革命性和建设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所谓《资本论》的革命性一方面是进行阶级斗争,《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为线索,揭示了资本无限制的追求剩余价值,把雇佣工人集中在资本主义工厂,工人由于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不得不受到机器的支配,终身沦为机器的附属品,任由资本家剥削压迫,因而激化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更重要的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批判继承基础之上,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剖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资本论》革命性的主要内容
(一)术语层面的革命
        所谓“术语的革命”就是说,某个学科当中用以表示严格规定涵义的专门用语发生了改变,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人们思想认识上发生的新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术语的革命”是学科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在科学界也是被人们所承认的。《资本论》的革命性首先体现在“术语的革命”上,一门学科思想理论的创新离不开术语的创新,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序言中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意义评价时提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2]《资本论》中“术语的革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开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了《资本论》以及之后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如马克思首次提出劳动二重性、剩余价值等的术语,创新发展了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二是马克思通过赋予旧概念以新内涵,对旧概念就行批判性继承,如商品、货币、资本、价值、劳动力商品、工资等范畴,这些范畴表明马克思在批判继承既往成果基础上给出了新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从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中“术语的革命”彰显了马克思的理论创新和科学精神,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石,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方法层面的革命
        所谓的方法层面的革命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揭示了政治经济学基本经济规律。方法层面的革命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宏观上,马克思主要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例如,《资本论》共分三卷,这三卷之间的关系就是体现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微观上,主要运用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即“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3]这里的抽象力,就是借助于抽象概念的具体展开来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高度肯定了这种“从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研究方法,认为它是可靠的科学的方法,比如,《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研究物和物关系背后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去分析具体经济现象,这里抽象掉了人的各种意志、国家和民族的因素、非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存在等一些东西。而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导致它不可能搞清楚各种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所以,只是局限于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表层。
(三)内容层面的革命
        在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以前,政治经济学便已经存在,但是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们主张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只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去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永恒的存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显是对之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根本革命。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4]《资本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作一个整体,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内涵上有三个部分构成,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外延上表现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上,即所谓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其中,生产和交换是最基本的关系。除此之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可谓是第一次阐明劳动价值论,因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忽略了劳动的二重性,没有将创造价值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别开来;而且马克思还明确提出科学的剩余价值论,这些都体现了《资本论》在内容方面的革命性。
    
三、《资本论》革命性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1]8在当下,我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临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就要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方法,探析其革命性和建设性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时代特征,实事求是,借鉴西方政治经济学有益成果,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国内大循环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之间的关系,在商品经济、脱贫攻坚、两极分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建设美好社会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方面,构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利于我们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指导经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上海经济研究,2020(10):6-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马克思.资本论 (第 1卷 ) [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作者简介:白焕,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西北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